7月9日至10日,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材一行6人,在河北省林业局局长武国堂,邯郸市委常委、副市长彭学增等人的陪同下调研邯郸市调研退耕还林工作。
李育材一行先后到邯郸县靶场、古石龙和峰峰矿区凤凰山、响堂山四个退耕还林工程区,实地察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的成效。在古石龙景区,李育材详细了解了公司与农户的承包合同签订情况、利益分成机制、退耕还林到期后农户补助问题等。在凤凰山退耕还林区,李育材与部分退耕农户进行了亲切交谈,询问农户退耕还林补助是否都能及时兑现,是否还留有口粮田,补助到期后如何处置林木,退耕还林后生活是否存在困难等。在听取农户意见后,李育材表示,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富裕不富裕是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深入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退耕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他这次调研就是要掌握第一手资料,把退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反映上去,为中央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真正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李育材在听取邯郸市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后,对该市退耕还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说,在邯郸处处都能感受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各级林业部门通过积极主动工作,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农民增收致富中,贯彻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贯彻落实到国土绿化工作中。针对目前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有创造性。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和开展工作,制定相关的惠民政策,达到农民满意,这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证不反弹的关键。二要有原则性。该兑现给农民的补助一定要兑现到农民手里,不能违反国家政策,也要充分考虑基层干部的利益,既要农民有饭吃,也要让基层干部有饭吃,实现双赢,这是基础。三要有灵活性,根据国家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能够在大原则之内灵活谋划,实现退耕还林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武国堂对凤凰山退耕还林工程与景区建设相结合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高中档树种、高大乔木树种配置以及增加果品采摘基地和休闲场所等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邯郸市从2002年起先后争取国家无偿资金6.1亿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46.2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2.45万亩,匹配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103.8万亩,涉及16个县(市、区)25万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