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把握发展的新要求,回应人民的新期待,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主题,四川省委作出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以来,就业、最低生活保障、教育、医疗、交通、饮水安全、农民工培训、安居、扶贫、生态环保十个方面改善民生的行动,以空前的广度、深度、力度顺利推进,凸现一个根本目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冯玉英最喜欢这首歌,她把它设置为手机彩铃。这位45岁的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失地农民,现在是中国银行业协会微型创业奖的得主。通过创业培训,从两万元的无息无担保贷款起家,她的蜀绣培训班越办越红火,“过几天,区上要给我们家放6万元的贷款,我们可以再开一家店,帮助更多的人就业。”8月3日,冯玉英对记者说。
有工作,才有收入,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才有发展的希望——和许多人一样,冯玉英如此理解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就业,理所当然地排在四川“十大惠民行动”首位。
“我着重强调就业问题。”5月31日,在四川省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青林回应群众的期望。
新增就业岗位、帮助“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一一纳入对市州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工作目标以及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服务保障等措施明确,责任硬化、任务量化、指标细化。
半年看成效:全省新增城镇就业36.4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0.1%;18.59万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完成74.4%,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19万人。全省基本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6月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1%,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就业与产业:一个手心,一个手背
高新区石羊街道是成都市失地农民较多的街道之一。8月2日,从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天泉的办公室望出去,右边是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左边是和记黄埔的地产项目。“没有农民做出的牺牲,哪来成都南部新区的发展?”蒋天泉深有感触,“一定要让失地农民幸福!”
怎样让包含失地农民在内的群众幸福,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就在“十大惠民行动”印发的第3天,2007年2月2日,《四川省“十一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发布,就业优先作为发展战略第一次被提了出来。
就业优先,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向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转变,从而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作为就业促进行动责任单位的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制订了就业行动的五年规划:完善市场就业机制,统筹城乡就业;落实就业促进政策,扩大就业;健全就业辅助制度,帮扶就业;开展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公共服务,推进就业。目标很明确:既要解决当前的重点问题,又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今年,一个占地80亩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量身打造”的石羊工业园在寸土寸金的成都高新区建立起来,已入驻的20多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劳动密集型。由此,石羊失地农民就业率达96.4%。
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
每天早上,下岗工人毛洪喜夫妇都会推着崭新的早餐车,到社区附近的白云街口卖油饼。靠这每月能挣1000多元,一家三口的生活还过得去。车是城管免费送的,摊位是城管划好的,不收管理费。
“不因城市管理使困难群众失去生存机会,”乐山市城管局局长李晓玲感言。
零就业家庭成员、“4050”人员、残疾人、失地无业农民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再就业,更加令全社会关注。
家住遂宁天兴社区的沈善良没有固定职业,一个人要养活有病的妻子和一个正上小学的儿子。社区居委会帮沈善良申请了每月有400元固定工资的城管执法局协管工作,为他的妻子申请了每月80元的特困低保补助费,为他的儿子申请免除了学费。
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遂宁市、区县两级政府拿出1500万元,购置公益性岗位167087个,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上半年,全省共消除3669户零就业家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愿望的,是公共财政支出向困难群体倾斜的政策。 今年预计各级政府安排就业再就业补助资金总额达到18亿元,为确保资金真正用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各地劳动就业部门对零就业家庭的情况登记造册,张榜公示,建立零就业家庭实名制档案。
“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南充市动员部门、单位与零就业家庭结成“一帮一”对子,从资金、技术、岗位、信息等方面真情帮助,做到不就业,不脱贫,就不脱钩。
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建91个充分就业社区,帮助2.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至此,全省已有1249个充分就业社区,占社区总数的28.1%。“三保”(保安、保洁、保绿)、“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大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成为困难群体就业的新天地。
全民创业,突破资金瓶颈,让致富更顺畅些6月,眉山市里一名公务员为东坡区富牛镇居民霍健康担保,从银行贷款2万元。为鼓励全民创业,眉山市号召公务员为有创业需求和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担保。一时间,2400多名公务员踊跃报名,成功担保500多人。
就在6月,眉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增挂了两块牌子:全民创业服务中心和全民招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公务员为创业者提供担保,为的是打破长期以来制约创业的资金瓶颈。6月,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快推进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在工作目标责任制、激励机制、降低反担保门槛等许多方面取得突破。
“从制度上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小额贷款联动机制,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从而建立创业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省劳动保障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尚属起步阶段的全民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已经显现。全省共为1583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新增贷款3026.85万元,带动5000多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创业培训26548人,完成任务比例66.37%,成功创办企业人数5374人,创业成功率57.38%,新创造就业岗位22152个。
从创业者单打独斗,到全民创业,有利于创业激情迸发的制度措施正在有效实施。(记者 陈露耘 孙琳)
链 接
就业促进行动进展一览
1.全省新增城镇就业
2007年目标:52万人
今年上半年:36.44万人
去年上半年:35.5万人
2.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
2007年目标:25万人
今年上半年:18.59万人
去年上半年:17.4万人
3.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
2007年目标:7万人
今年上半年:6.19万人
去年上半年:5.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