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学费”引发网友热议和关注
广东老板进京充电 政府为何出手买单?
这几天,一个《身家上亿的广东老板进京充电,政府出手“买单”,该不该?》的帖子在网络论坛上不断升温。
7月23日至30日,89名广东优秀青年企业家走进中央党校课堂,引起了媒体高度关注。这是团省委、省中小企业局在中央党校举办的首期“粤商精英研修班”。
据悉,这群青年企业家中,身家超亿元的不在少数。但广东省中小企业局支付了全部培训学费,团省委下属的省青企协、省青商会专门组织优秀团队精心设置课程,全程组织培训班的学习考察活动。
连中央党校教学管理人员都感到有点“意外”:“企业家大都自己花钱上学,这回政府来‘买单’,是个稀罕事。”
政府的这笔“投资”在论坛上披露之后,旋即成为热点——
有网友大声叫好,广东不乏著名大老板,但“粤商”这两个字比“浙商、徽商”名气小多了,政府搭建平台,打响粤商品牌,好!
也有网友质疑,为身家上亿企业家上京“充电”掏培训费,这笔投资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为什么要花这钱?
敢把钱花在“富商”身上,光明磊落,毫不“扭扭捏捏”,这是一个有远见的政府执政智慧的表现
有意思的是,比网友感到更“意外”的是企业家。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企业家告诉记者,我掏钱都成习惯了,扶贫、助学、救灾都来找我,出钱出力义不容辞,但久而久之变成别人眼里理所当然的“刷卡机”,就有点“委屈”了。“这次我享受了公共财政的阳光。”
这位企业家的心境,非常耐人琢磨。
政府公共财政应该投在哪里?
解读部分网友议论声中的情绪以及利益指向:钱,就应该花在困难群体身上。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经济系主任王义明持不同观点。她说,公共财政既要满足在公民需求上,大力扶持困难群体,也要敢于在社会发展层面进行战略投资,促进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升级。作为公民成员之一的企业家,在学习国家战略思维、学习社会发展规律方面的支出,政府“埋单”也合情合理。
居安要善思危。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刘焕泉说,粤商虽然实力强大,但政府要善于引导企业家从繁荣中看到新挑战,把握机遇,加快发展。这次为企业家学习党的方针、国家政策“埋单”,恰恰是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多样化、丰富化、效益化的体现。
“人们常成群结队到广东学习考察,无形中广东企业家有了某种优越感。但这恰恰是限制视野的钳手。”粤商研究中心主任、广东青年干部学院教授谭建光说。
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何志毅教授也看到了这种危机。他说,一些粤商过去赖以成功的因素,今天可能反倒成了瓶颈。比如,广东商人一直务实勤奋,“低头拉车”,却往往忘记“抬头看路”,开阔视野;广东人比较低调,喜欢“闷声发大财”,却容易忽视打造品牌,“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广东人强调自力更生、单打独斗,但却缺乏合作,联手出击。这些都不利于在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取胜。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著名经济学者于鸿君教授说,政府敢把钱花在“富商”身上,光明磊落,毫不“扭扭捏捏”,这是一个有远见的政府执政智慧的表现。
钱花到刀刃上了吗?
如果没有政府的这笔投入,就不可能有这些粤商发展新思维的飞跃、提升
但这钱花得值不值,怎么花到刀刃上,也很考人。
这次培训班上,从第一节课开始到结业仪式,有两个特殊学员始终在“看”着企业家们:一位是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刘焕泉,另一位是省青企协名誉会长、团省委副书记陈东。
这两位厅级干部压力不小。
在舆论的思维定势中——企业家上学,不少是花钱“买深刻”,向别人证明“我是有知识的”。上课学习吊儿郎当,交友寻商机十分热衷……
为了确保培训办出成效,主办单位层层选拔,精心挑选,选择有创造精神、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青年企业家。
“并不是花了钱就能把好事办好。每位企业家背后都有一个庞大集团公司,工作繁忙,万一请个假,跑了,总不能把人扣下来吧。”但让主办者感到欣慰的是,不仅没有一个人“掉队”,还不停有人打电话来申请加入。
省青企协副会长、广州市清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汉强专门从英国赶回来的,在香港连时差都没有倒就直飞北京。他说,吸引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时机掐得准。十七大前夕,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刚发表不到一个月,组织大家来到中央党校,我们感到政策含金量很大,一定要来!二是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有了急迫感。“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对粤商究竟有什么意味!
很多的企业家都抱着这样的想法来,收获却又超越了预想——中央党校派出了实力最强的专家教授,北京市委领导热情周到地安排粤商赶赴通州区进行产业及经贸考察,北大把粤商们请进了光华管理学院开座谈会。
京城里掀起的“粤商旋风”,对学员的思想产生了新的巨大冲击,迸发出很多创新的想法。
省青企协会长、深圳市彩虹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弟提出,从欧美、日本、东南亚的经验看,以财团为核心的企业群体金融体系建设,对于企业转型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浙江率先探索,建立了浙商银行、浙商证券、浙商基金等金融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广东也要促进粤商金融体系尽快建立。
“如果没有政府的这笔投入,就不可能有这些粤商发展新思维的飞跃、提升。”从浙江来广东创业的广州长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盖天仲感动地说。
粤商要有啥理想?
如果一个企业家光看钱够不够自己用,那些财富积累上亿元的,早就可以退休了,“达济天下粤商有责”
这次粤商精英研修班也引起京城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新闻媒体专门派人来采访并召开座谈会,最后结业的学员论坛则被“高规格”地请进中央电视台。
高峰论坛定名:“和谐中国,粤商贡献”。
担任研修班名誉班主任的陈东告诉记者,这是浓缩了班里很多企业家的学习心得提炼而来。是对这笔公共财政投入最好的回报。
陈东多次引用一个“雁群理论”。社会的发展就像是一个雁群,企业界精英就是头雁,不断地创造财富,雁群尾巴里可能有一些弱势群体。社会既要投入资金、投入精力关心弱势群体,也要关爱头雁,因为头雁要带动整个雁群,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企业家们的反应,为这个理论作了最佳注脚。省青商会副会长、深圳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古少明说,如果一个企业家光看钱够不够自己用,那些财富积累上亿元的,早就可以退休了。企业不赚钱是不道德的,但企业家不能把赚钱作为第一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只有把企业当事业,经营好企业家的人生价值,扩大就业促进公平,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超越粤商腾飞的思想障碍。
“都说广东人不爱露富,现在要提倡‘露一露’!”省青企协副会长、商道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坚深有感触地说,对于粤商这个群体来说,如果大家都“闷头”,赚了钱小富即安,这对国家的发展也是没有好处的。
“达济天下粤商有责。”省工商联副会长陈丹表示,这种开阔的胸怀与视野一旦成为粤商的主流价值观,广东民营经济新的飞跃就不远了。(记者 胡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