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0日18时06分53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发生5.7级地震,新源县、昭苏县、博乐市、精河县、阿克苏市、库车县等地强烈有感。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由于房屋倒塌和破坏造成5074户,约1.9万人失去住所,灾区户数共30311户,灾区人口约115845人,经过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此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为11060.33万元。
地震发生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立即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及时了解灾情,组织现场工作队伍赶赴震区。中国地震局也及时派出现场工作组与自治区地震局、伊犁州地震局组成联合地震现场工作队在震区开展了为期5天的地震现场工作。中国地震局岳明生副局长在监测预报司李克司长、震灾应急救援司黄建发司长和新疆地震局局长张云峰的陪同下到灾区指导应急工作。
一、灾区自然环境和经济概况
震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伊犁盆地南缘。该地区地质构造上属于中天山活动断裂褶皱带。新构造运动强烈,山脉相对河谷平原高差达2000米以上。那拉提断裂带横亘于灾区南部,属岩石圈深大断裂,呈北东东走向,长度达400公里。沿该断裂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5级地震,是一条强震发震构造。
特克斯县位于伊犁谷地内,相对新疆其它大部分地区,降水较为充沛,年平均降水量达383毫米,山区最大降水量达600毫米以上。雨量大时易形成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灾区是以哈萨克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居住区,以农牧业为主,经济发展落后。
二、地震灾区范围
根据本次地震的科学考察,宏观震中位于特克斯县南琼库什台村附近(北纬42°54′、东经82°11′)。极震区烈度为Ⅶ度,发育几处规模不等的土层滑坡和基岩松散表层滑塌。Ⅵ度区西南自特克斯县齐巴尔塔勒村一带,东北至巩留县阔克塔勒村;西北自乌孙山南麓,东南到那拉提北坡高山区。等震线长轴呈北北西向,长半轴49.9km,短半轴28.9km,面积4224.2km2。
通过现场大范围抽样调查,根据地震破坏程度和灾民分布状况,将灾区划分为一个评估区,西南自特克斯县齐巴尔塔勒村一带,东北至巩留县阔克塔勒村;西北自特克斯县城、呼吉尔特一带,东南到琼库什台,评估区面积3451.3km2。灾区总户数30311户,灾区总人口约115845人,包括特克斯县6个乡镇86031人,巩留县2个乡22088人,兵团农四师78团4670人以及特克斯军马场3056人。灾区户均人口3.82人,户均住房面积90m2。

三、灾区房屋特点
本次地震灾区房屋建筑的结构类型主要可分为土木结构、砖木结构、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各结构类型的特点及抗震性能如下:
土木结构的房屋在灾区的乡村中相对普遍(包括兵团农四师78团),所占比例约为40%左右,干打垒房屋占多数,少量的土坯房,个别房屋为砖砌或石砌墙基。由于土质墙体的抗震性能很低,且纵横墙之间无构造连接,基础埋置较浅,决定了此类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很差。此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地区降水较多,粉土质的墙基经常处于浸泡状态,外墙底部容易崩解,形成凹槽而产生应力集中,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墙体易向外倾斜,震害表明该类房屋破坏以纵横墙之间开裂为主。
砖木结构房屋在灾区广泛分布。一部分为居民自建,由于无抗震构造措施或者砌砖砂浆强度不足,一些产生了轻微甚至中等程度的破坏;另一部分为2004年以来建设的抗震安居房,合理的抗震设计和规范的施工,确保了此类房屋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调查中未发现有破坏现象。
木结构房屋,在山区牧场较为多见,全部由原木或木板搭建而成,以木钉、铁钉、木销连接而成,整体结构好,在震中区附近也未见此类房屋产生明显破坏,但该类房屋数量极少。
砖混结构房屋主要集中在县、乡、镇及兵团的团部、连部所在地。震害调查表明:砖混结构房屋在6度区的低烈度区震害不明显,设计合理、施工规范的砖混结构房屋基本保持完好无损。
四、抗震安居工程减灾效果明显
在本次地震灾区中所调查的乡村抗震安居房均为基本完好。以特克斯县为例,灾区实施抗震安居工程的户数已达35%,共计29799人,6622户,抗震安居总面积为417186m2,其分布基本均匀。从统计角度分析,假设没有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这些村民的原有房屋的破坏情况等同于其他灾民,与上述统计破坏样本基本一致,那么依照上述统计震害分析计算得出直接经济损失将达1796.69万元,因此可以说,灾区已完成抗震安居工程改造的房屋共减少了经济损失1796.69万元,取得了明显的减灾实效。可以预见,在新疆其它地区发生相当于当地基本设防烈度的地震时,抗震安居工程将发挥明显的减灾效果。
五、灾害特点
1. 此次地震与类似震级条件下新疆其它地区相比,破坏范围相对较大(灾区范围大)。土木结构房屋破坏相对较重,砖木结构房屋以轻微破坏和基本完好为主,少量房屋达到中等破坏;绝大多数砖混结构房屋完好,仅个别产生轻微破坏。
2. 政府助建的乡村抗震安居房屋,调查中未发现破坏现象,取得显著的减灾效果。
3.灾区场地条件差,地基土普遍覆盖黄土层,黄土湿陷性和潮湿气候也是土木房屋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4.灾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建造在斜坡地带的房屋震害明显加重。在今后恢复重建中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地带,由于当地灾害频繁,也尽量避开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地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