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午,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专家组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应急委主任黄华华,省委副书记、省政法委书记、省应急委副主任刘玉浦,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省应急委副主任梁伟发,副省长、省应急委副主任李容根出席会议,并向专家组成员颁发聘书。会议由刘玉浦主持。
黄华华在讲话中指出,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依靠科学,全面推进我省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管理,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强调,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是推进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科学民主决策的客观需要,是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在需要,是探索应急管理工作规律的实践需要,是建立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迫切需要。要更加重视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科学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全面提高我省应急管理能力。
黄华华希望专家组各位专家,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为我省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一要充分发挥专业咨询作用。专家要为各地、各有关单位提供决策支持,并面向全社会,向公众传授、宣传应急知识,为提高社会各界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服务。
二要充分发挥技术支持作用。各位专家要组织、动员本行业的专业技术力量,加强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掌握危险源识别、预防、监测、控制、应急救援等环节的核心技术,努力突破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形成系统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我省应急装备和技术保障水平。三要充分发挥专家权威作用。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专家们要从科学公正的角度和人民利益的大局出发,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充分借助社会对专家的信任,适时向社会公众传递客观、准确信息。四要充分发挥理论研究领路人作用。加强应急管理系统理论研究、应急管理法制和政策研究、应急管理工作发展战略研究。五要充分发挥专家“园丁”作用。各位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共同推动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加快建立完整的公共安全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为我省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黄华华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应急管理专家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完善决策咨询机制。要因地制宜扩大应急管理专家参与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范围。在制订有关政策性文件时,广泛听取专家组意见,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遇到重大问题,要邀请专家参与决策咨询,确保“决策专家”和“业内专家”实现无缝链接。二是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加快建立政府、专家、公众之间信息沟通机制。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对突发公共安全领域的专业研究,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和技术上有所突破,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完善服务支持机制,在应急管理专家组课题申请、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便利,适时组织专家开展专题调研。
李容根介绍了专家组成员遴选工作情况。他指出,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决策专家”和“业内专家”相结合的处置机制,2006年8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荐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家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按照要求对应急管理专家人选进行了认真的组织推荐。全省89个单位共推荐了673名候选人,其中工程院院士3名。
应急管理专家推选工作经过了本人自愿、组织推荐、集体讨论、领导同意四个环节,共遴选出专家库成员134名,占候选人数的19.9%,涉及5大类26个领域,其中自然灾害类47名,事故灾难类37名,公共卫生事件类35名,社会安全事件类6名,综合管理类9名,平均年龄49岁,工程院院士共3名。在专家库基础上,遴选出专家组成员34名,占候选人数的5.1%,涉及5大类23个领域,其中自然灾害类9名,事故灾难类10名,公共卫生事件类8名,社会安全事件类3名,综合管理类4名,平均年龄52岁,工程院院士共3名。专家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两名,每一类指定一位召集人。
钟南山等专家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将发挥专业特长,恪守职责,不辱使命,为构建平安广东、和谐广东作出积极贡献。(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