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北京上半年1.88亿元投向农村提升文化生活品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03日   来源:北京日报

    今年,北京市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新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全年计划向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农村数字电影、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等12个方面投入资金2.33亿元,比去年增加1.27亿元,是去年的2倍多。据北京市文化局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投入1.88亿元,是去年全年投入总额的1.78倍。这些资金投入,改善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极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现在,半数京郊农民每个星期都能在家门口看到一场数字电影,每个行政村每季度都有一场专业院团或区县特色团队的演出。

2000个数字影院建进村

    9月底,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南务村将告别露天看电影的历史。村里即将落成的数字影院,像一个大会议室,高5米、宽8米,有208个座位。影院配备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在村民眼里也是新鲜东西。存储电影的不是胶片,而是一个DVD机模样的存储器,每部影片在多少天内放映多少次,都能根据村民需要设置,存储器还可以同时存好几部电影。“这下,看电影可比以前方便多了。”村民高兴地说。今年,北京市为农村数字电影发展建设专项资金投入1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数字影厅建设的配套资金600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13个涉农区县中已建设近2000个农村数字影厅,年底将建成2370多个,完成总需求量的一半以上。同时,首批1000套放映设备也即将配发出去。

    此外,年底前北京将完成农村电影放映6万场,已配备流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乡镇每月放映将不少于15场。

9000场演出送到家门口

    今年在10个远郊区县全面实施的周末场演出计划,让农民花10到15元,就可以每周末在本区县大剧场里欣赏到国家和市级院团的整场演出。为此,北京市文化局已投入资金800万元,远郊区县的农民告别了只有开表彰会才进剧场的习惯,京郊演出市场初步培育起来。

    每年每个行政村有4场演出,1场是专业院团,3场是民间特色团队。这项由政府出资购买文化服务,让农民享受平等文化权益的“文艺演出星火工程”,今年已在13个涉农区县全面展开。目前,全市3953个行政村已演出9000余场,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村民们看过演出后,有权利根据质量来评判院团能否拿到全额补助。中国评剧团副团长刘胜利手里有一大摞儿《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演出效果评价表》。“这表一式两份,村里留一份,我们留一份。今年已经演了229场,表上满意程度一项有229个满意。”当评价表上的评价比较低时,演出团体就只能拿到部分补贴,甚至得不到补贴。此举不仅增加了院团收入,也极大调动了农民自办文化的热情。

    北京市文化局还为131个行政村文化中心(室)和183个农村乡镇广场演出采购了卡拉OK和灯光、音响、舞台设备,分批发放。特色文化活动评选及补助、特色文艺团队支持资金等也随着活动的开展逐一发放下去。年内建成700个“信息点”大城子镇坐落在密云县东部山区,镇里大部分人的经济收入依靠果树种植。今年4月,镇文化站里建成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管理员金华伟介绍,服务点里的核心设备是1台服务器,它每天从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下载、更新视频资料。服务器与镇电教室的22台电脑相连,农民可以随时来这里看优秀剧目展演和科教资料等。这个好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城子的22个行政村。电教室每天开放9小时,每天都得有20多人来这儿查找、观看视频资料。大龙门村种植户石瑞香说:“看书,有的地方看不懂,在这里看视频,芦笋怎么选苗、怎么选地、怎么采收一看就明白了。”为此,镇里还利用共享工程信息资源,举办了板栗、红肖梨、芦笋种植技术培训和动物防疫培训,191位各村选派的代表参加培训后,把知识带回村里,帮助更多人。像大城子镇这样的服务点,全市今年计划建成700个,将投入资金1385.5万元。(记者李洋)

 
 
 相关链接
· 推动"农家书屋"建设 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 充分发挥传统民间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新农村建设需多关注农民精神文化领域
· 山西省建立农村文化院室9248个文化宣传队3291支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