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日至4日,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部长级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由巴西外长阿莫林和环境部长席尔瓦共同主持。法国、德国、英国、美国、葡萄牙、南非、墨西哥、印度、巴基斯坦等21个国家的高级别代表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等出席会议。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率中国代表团与会。
各国与会代表就当前国际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加强可持续发展合作和国际环境治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各方普遍认为,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有必要改进现有国际环境治理体系,以有效应对新的挑战。
张业遂在发言中分析了当前国际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了我对加强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合作的基本立场。
张业遂副部长在巴西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上关于 “国际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的发言
9月3日,巴西里约热内卢
2007/09/05
主席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我很高兴来到美丽的里约热内卢出席此次会议。感谢东道国巴西政府的周到安排,我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推动各方就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取得积极进展。
十五年前,我曾来里约出席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发大会首次将环境问题列入国际发展合作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重要原则,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此基础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一系列国际环境公约相继制定并生效。2002年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及其《约堡实施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国际环发合作框架。国际环发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
但全球环境恶化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土地退化等老问题还未彻底解决,气候变化、淡水不足、传染病蔓延等新威胁又不断出现。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尤为突出。这严重影响到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为应对新的挑战,国际社会对加强国际环境管理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并产生了一些积极成果,如成立全球环境部长论坛,改革联合国环境署筹资办法,加强了联合国环境署政策指导和业务协调作用,增加了环境署资金。但是国际环境治理方面仍存在一些缺陷,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环境机构间缺乏相互协调。当前国际环境领域已形成了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各类多边环境公约为主体,其他专业性环发机构并存的格局。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500多个处理环境问题的国际机构。多数机构在特定领域内发挥了相应作用,但环境机构分散,客观上造成机构重叠、职能不清,缺乏整体协调,由此导致资源浪费、效率欠佳,使治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第二、各多边环境公约未能“协同增效”。环境公约数目众多,且呈不断增加趋势。各公约往往有不同的决策机构、融资机制,要求缔约方递交的国家报告格式、程序也各不相同,且各种公约会议数目众多,彼此间缺乏协调与沟通,给各缔约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相当负担,也影响了公约履约效果。
第三、环境活动资金支持不足。国际环境治理一直缺乏稳定、充足、可预见的资金支持,这也是国际环发合作的主要瓶颈之一。其深层次原因有:一是近年来,官方发展援助缺口不断扩大,距达到国民总收入0.7%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其中用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援助已是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新的和额外的资金支持。二是环境领域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机制。虽然有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环境署基金等,但无论从资金规模、筹资方式、运作方式来讲,都远不能满足国际环境活动所需。三是现有的环境资金机制,如全球环境基金,存在申请程序长、手续复杂、项目领域受限等问题。
第四、环境领域技术合作机制缺位。技术转让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环境治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技术在应对环境问题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而发展中国家自身科技力量有限,迫切需要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国际社会、包括发达国家近年来也确实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少技术,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转让和合作机制,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的更先进的技术往往只能让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
最后,我还想强调指出,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是一个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性问题,本身具有相当复杂性,不可能由一个单一国际机构进行统管。从国内层面来说,环境问题也涉及众多部门和行业,也不可能由一个政府部门单独管理。环境问题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必然存在众多机构的参与,加强协调将是长期挑战。
加强全球环境治理应在联合国经社发展领域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框架内进行,本着循序渐进、协商一致的原则,进行充分研究,听取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意见,稳步推进。我希望本次会议的讨论能本着这一精神,集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共同推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工作。
谢谢主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