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四川农民增收形势喜人,除粮食丰收几成定局外,畜牧业、林业、劳务产业等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四川省调查总队预计今年上半年四川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58元,同比增加223元,增长13.6%,增幅提高一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畜牧业、劳务产业分别增收50元、85元和80元。
4日在渠县召开的四川秋季农业生产现场会要求,各地要坚定信心,再鼓干劲,再添措施,扎实抓好后四个月的工作,确保实现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的既定目标。
各业齐头并进
粮食生产:综合预测,今年粮食总产有望比去年增加12.5亿公斤左右。今年小春粮食连续四年实现增产,大春粮食面积达到7050万亩,超计划近200万亩;据预测,水稻、玉米平均亩产可达502公斤和331公斤,分别比去年增加35公斤和10公斤。
经济作物:主要经济作物实现增产,预计花生总产53.9万吨、棉花2万吨、水果586.9万吨、茶叶12.3万吨,产量均有大幅增长。
畜牧业:1-8月四川生猪出栏5815万头,增长6.8%,猪肉产量428万吨,增长7%。牛羊家禽出栏分别达430万头、3100万只、14亿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1100万吨、180万吨、70万吨。
林业:前八个月,四川林业实现产值350亿元,增长20%。
水产业:水产84万吨,增长11%。
劳务产业:今年1-8月,四川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92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3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输出138.3万人,多收入93.7亿元。
两个“进一步”迈向现代农业
今年,四川种植业品质进一步优化,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达185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62.5%,优质专用玉米面积达800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43.1%,优质水果、名优茶叶、精细蔬菜比重分别提高1-2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四川已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150家,农民专合组织1.5万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达103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2.3%,所带农户比一般农户多增收5成以上。四川大春作物订单面积达2000万亩。
两条促收路
尽管前八个月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年增收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但去年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013元,低于全国3587元的平均水平。因此,会议要求在实现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的基础上,广开增收门路,尽量多增加农民收入。
养殖业——
目标:养殖业力争为农民人均增收170元以上。其中畜牧业产值达到1400亿元,为农民人均增收150元以上;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力争为农民人均增收20元以上。
手段:生猪产业要挑起增收重担。为达到今年生猪出栏过亿头的目标,目前四川已争取到中央各项生猪扶持资金7.5908亿元,省市也筹集了3.0379亿元,力争今年生猪良种化率再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63.5%。
劳务开发——
目标:今年要在确保完成195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950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439元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再多增加劳务收入100元。
手段:四川将在加强劳务维权和搞好配套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转移规模,对今年初高中毕业生培训后转移输出50万人,利用秋后农闲组织季节性输出50万人,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增加输出50万人,全年完成优质高效的培训任务200万人次。
四边多合作
针对目前大宗农产品陆续成熟收获的现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大宗农产品营销主渠道的作用,增设收购网点,搞好优质服务;专合组织要发挥在农产品营销中的桥梁作用;涉农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大对农产品收购资金的信贷投放,满足农产品收购资金的需要;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