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部门信息
 
中科院:电动汽车电气系统技术已具备产业化基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06日   来源:中科院网站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项目评估监理中心组织的专家组,对电工所于1998年至2002年期间承担的院重大项目“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研究开发”在验收4年后,进行了后评估,这在中科院的科研项目中尚属首次。

    专家组成员在课题负责人温旭辉博士的陪同下,首先到121路公交总站参观并试乘了纯电动公交车,该线路为2005年6月投入运营的国内首支奥运示范纯电动公交运营线,共有20余辆电动汽车先后分两批投入运行,其中有14台车使用了电工所项目组开发的交流电机及其驱动系统。

    随后专家组成员及陪同人员一起对位于永丰产业基地的中科易能公司和电工所电动汽车实验室进行考察,各项目小组负责人分别向评估组专家和领导介绍了目前承担的各项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下午,评估专家组听取了课题负责人温旭辉做的项目后评估报告,并进行答疑,最后由专家进行讨论并形成书面意见。专家一致认为:电工所电动汽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在我国电动汽车电气驱动技术发展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了先进的实验室,培养了一支高质量科技队伍,成为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电气系统重要研究中心之一。同时,通过项目研发建立了交流异步/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技术平台,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研发的数字化车用永磁电机驱动系统,应用于我国主要汽车生产厂商的电动汽车,大功率数字化交流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应用于奥运示范公交车,上述系统技术都具备产业化基础。

    “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研究开发”项目于1998年5月立项,至2002年12月底完成,历时4年半时间,对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发。在吸收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动汽车电气系统。在异步电机及其矢量控制系统优化研究、永磁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究、智能化能量管理系统、车载智能化信息系统、电气系统集成、车载实验等方取得了显著成果。项目组所掌握的交流电机驱动技术以及智能化能量管理等技术在我国电动汽车相关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作为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在电动车上成功应用的实例,为电气传动学科向新兴的电动汽车领域扩展开辟了道路,也对我国电动汽车用电气驱动系统产业化的进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组织此次后评估的中科院项目评估监理中心主任陈泮勤指出,“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研究开发”项目是中科院第一个开展后评估的项目。以后,重大项目将根据基础性项目、有产业化趋势等不同类别,一一接受后评估。中科院希望通过这种结题几年后的评估,检查当初立项的目标是否达到,立项是否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项目后续研究是否取得显著突破,项目组织管理有何独到之处,为是否继续支持提供依据,更为之后其他立项的组织提供借鉴经验。  

 
 
 相关链接
· 中科院公布07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共145位
· 李克强等出席中科院与辽宁省科技创新合作座谈会
· 中科院与辽宁省宣布将在11个领域进行重点合作
·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建所50周年 "席泽宗星"命名
· 中科院院士裴钢任同济大学校长 万钢不再任该职
· 陆浩等会见赴甘肃视察的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一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