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部门信息
 
许小峰就建立现代气象预报预测系统有关问题答问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06日   来源:气象局网站

    优质的气象服务依赖于准确、精细化的气象预报预测。2007年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期间,本报记者就如何深化改革、建立现代气象预报预测系统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

    许小峰说,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断深化改革、建立现代气象预报预测系统是建立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核心。

    记者:您多次提到,加快现代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是建立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核心,它依托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和信息技术支持系统,支撑公共气象服务系统。那么,现代气象预报预测系统概念是什么?应该如何定位?

    许小峰:现代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是指及时滚动制作满足无缝隙气象服务需求的精细化预报预测产品。精细化预报预测产品中的“精”是指更精准,“细”是指产品时空分辨率更高、要素更丰富、种类更多且更有针对性。

    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和信息与技术保障系统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公共气象服务是根本,预报预测是核心,综合观测是基础,信息与技术是保障。

    建立现代气象预报预测系统的核心目标简单说就是“三个提高”,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延长预报时效,提高预报预测精细化水平,提高预报预测的针对性和多样性。

    记者:应该说,我国的预报预测系统还没有达到现代化水平,那么现行的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存在的差距有哪些?其中原因是什么?

    许小峰:自2005年起,中国气象局党组提出建立新一代气象业务技术体制,目的就在于建立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切实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和增强气象服务能力。目前,我们在促进气象服务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现行天气气候预报预测的准确率整体上仍然比较低。比如说,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预报水平低,精细化程度不够,定量降水预报能力不足,面向多轨道业务的专项预报业务亟待进一步加强,短期天气气候预测和长期气候预估仍然有较大差距,中期天气预报缺少有效方法等等。

    究其原因,我觉得是多方面的,数值预报模式水平还不够高,我国天气预报业务也存在过于依赖数值预报产品的倾向,预报员自身能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业务流程仍然不尽合理,产品更新频次与发布时效不能适应精细化气象服务需求。上级对下级的业务指导能力不强,预报业务平台功能不强,预报预测检验工作薄弱。专业预报业务长期没有纳入基本业务体系,研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对雷电、生态、大气成分和空间天气等多样化预报预测业务需求认识不足,没有建立相应的业务体系。缺乏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经验丰富的预报预测业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这些都是现行天气气候预报预测的准确率整体上仍然比较低的主要原因。

    记者:现阶段,我国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许小峰:目前,我国现代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十分明确,要推进以资料同化和模式物理过程改进为核心的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建设,加快建立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着力加强精细化定量降水预报业务建设,开展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业务,加强现代化预报业务平台建设,加强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方法的开发应用,建立和完善面向用户需求的专业化预报业务系统,提高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建立气候变化业务,加强大气成分、空间天气等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建设。

    记者:加快现代预报预测系统建设的措施是什么?

    许小峰:加快现代预报预测系统建设有几个主要的措施,例如:加强预报预测科学理论基础研究,为预报预测业务发展提供有效地支撑。全面落实各项科研与业务结合的有效机制。优化完善业务流程和增强逐级指导能力。规范业务运行管理流程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加强预报预测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和落实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与制度,坚持高标准培养和选拔预报预测人才。健全和完善预报预测业务发展投入政策与机制。

 
 
 相关链接
· 许小峰:不断完善、改进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 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到乌鲁木齐市气象局检查工作
· 许小峰在厦门指导热带风暴"蝴蝶"气象服务工作
· 许小峰与国家防总及福建省政府领导探讨防台措施
· 许小峰参加上海区域气象中心组织的台风专题会商
· 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将率工作组赴闽现场指导防台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