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全国优秀运动员保障暨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今天(12日)在湖南长沙召开。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就优秀运动员保障问题发表了讲话。他指出,运动员是竞技体育运动的主体,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人才群体,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直接承担着完成“奥运争光”计划的艰巨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国家、社会、行业、地方和个人共同承担的运动员保障体系全国体育系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运动员保障工作的主要思路。全国体育系统要进一步按照思想认识到位、领导管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责任分工到位、监督落实到位的总体要求,尽最大努力将运动员保障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刘鹏在讲话中指出,做好优秀运动员保障工作是新形势下实现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他要求全国体育系统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运动员的合法权益作为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体现“发展是为了人,发展也依靠人”的理念,与广大运动员共享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刘鹏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理应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新的贡献。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载体,它不但塑造人健康的体魄,也培养人健全的精神。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精神的培育,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体育是积极进取、公平公正、规则至上、团结友爱、健康自然、以人为本的事业。我们国家正在努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体育精神与和谐社会理念有着深刻而广泛的联系,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与价值导向。体育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体育事业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
刘鹏指出,运动员是竞技体育运动的主体,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人才群体,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直接承担着完成“奥运争光”计划的艰巨任务。建立健全与我国竞技体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运动员保障体系,是实现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内容,更是体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运动员保障工作。自我国建立优秀运动队训练管理体制以来,在运动员保障方面,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曾多次做过重要批示和指示,国家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特别是奥运会申办成功以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体育总局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在运动员退役安置、运动员社会保障、运动员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提高、运动队医疗保障、解决老体育工作者的生活困难、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很多省区市也根据国家的总体政策框架相应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运动员保障政策框架与经费支持平台已初步建成,这为保障运动员权益、稳定运动员队伍、加强运动队建设,为2008年奥运会备战任务的圆满完成,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刘鹏强调,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国家、社会、行业、地方和个人共同承担的运动员保障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运动员保障工作的主要思路。我国运动员保障工作的目标是:坚持实事求是,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覆盖、分级负责为工作原则,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竞技体育发展相适应,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以社会保障为基础、以事业保障为激励、以自我保障和商业保险为补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保障内容全方位、权利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运动员保障制度,努力构建以“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医疗照顾、伤残抚恤、就业指导、退役安置、困难帮扶、学习资助、创业支持”等为主要内容,国家、社会、行业、地方和个人共同承担、分级负责的多层面、全方位的运动员保障体系。他要求全国体育系统进一步按照思想认识到位、领导管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责任分工到位、监督落实到位的总体要求,尽最大努力将运动员保障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记者 崔林娜)
刘鹏: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到新的水平
2007年全国优秀运动员保障暨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今天在湖南长沙召开。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就进一步做好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表了讲话。
刘鹏指出,积极推行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体育行业在新时期转变行业管理方式,加强宏观调控,推行依法管理,提升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体育行政部门建设服务型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责、提供公共服务的有力抓手之一。全国体育系统要抓住机遇,整合各方资源,全面统筹,努力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体育行业得到更快推进。
刘鹏指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客观上要求各级政府把工作重点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依靠简单的行政命令向依靠政策、规划、法规制度转变,从“办”向“管”转变。我们要努力适应这种转变,强化体育部门的政策规划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高运用政策法规手段管理体育事务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行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体育行业在新时期转变行业管理方式,加强宏观调控,推行依法管理,提升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体育行政部门建设服务型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责、提供公共服务的有力抓手之一。
在谈到去年一年职业鉴定的工作成果时,刘鹏指出,去年上海会议以来,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大力支持下,在体育界的共同努力下,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平稳推进。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立和日常管理,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设立,职鉴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职鉴标准、教材、题库的研制,鉴定的组织实施及证书的核发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于培养造就高素质体育行业从业人员及社会体育工作者,提高体育行政部门的依法诚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抓住机遇,整合各方资源,全面统筹,努力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体育行业得到更快推进。
刘鹏强调,在当前这个关键时期,特别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与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目前体育行业与此相配套的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容易造成“有要求,缺保证,没监督”的尴尬局面。因此,总局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要在制定的有关政策法规中,明确对人员资质和体育场所的要求,并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体育服务认证的结果作为采纳并认可的主要凭证和依据。
二是要加强协调,整体推进。要保证政令畅通,坚持“尊重历史、平稳过渡、纳入体系、规范管理”的工作原则,实现体育行业原有的以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证书发放工作与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平稳接轨。
三是要深入研究如何将职鉴工作与运动员保障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突出体育特色,如何将运动员这种独有的优势转化为他们二次就业时的优势,这是开展体育职鉴工作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记者 崔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