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行政监管 提高行政效能
——自治区监察厅副厅长廖坚答记者问
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作为作风效能建设活动的重要内容备受关注。日前,自治区监察厅副厅长廖坚接受记者专访,就广西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及运行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自治区为什么要建设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其意义何在?
答:广西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是在全区深入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中建成的,是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全区乡镇以上机关集中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确定区直机关135个负有审批职能的岗位为重点项目岗位,要求监察机关加强监督。为了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加强对涉及行政审批及非行政审批事项的重点项目岗位的效能监察,提高监察的有效性、科学性,自治区纪委、监察厅决定在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各项工作的同时,加快开发建设电子监察系统。
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是对行政审批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的一个网络系统。它将行政审批项目置于阳光之下,变得更加公开、透明,使行政审批项目办理的全过程“看得见,管得住”,实现由事后监督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强化了行政监管措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行政审批监管和评估体系,创新了监察方式,规范了权力运行,有力地推动了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建设。
问:请您介绍一下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经过。
答:自治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节俭办事的原则,少花钱办成事。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自主开发出运用软件。同时,利用现有的自治区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实现与各部门业务系统连接,节省了大量的经费。在设备采购中,先把最需要的设备配齐,能用的设备继续用,尽可能地节俭办事。
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和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文件要求设置监督项目,对135个重点项目岗位的审批项目申请情况、办理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同时,突出了行政效能情况分析,设置了重点审批项目办结率、同意率、超时办结率等效能情况的排名,对重点项目岗位受理审批事项的平均办结时间和实际办结时间进行统计和比较,通过行政效能分析,找出审批事项的规律和特点,提供行政审批提速的依据,为领导决策服务。
2007年2月底,广西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启动;3月19日,自治区电子监察系统建成运行;6月29日,全区各地级市电子监察系统建成运行,与自治区电子监察系统联网;8月31日,全区县级电子监察系统建成运行,实现了区、市、县三级联网。
问: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运行的效果如何?
答:运行效果很好。实现三级联网后,全区进入电子监察监控范围的有2718个单位和6410个审批岗位,审批事项1.55万项。与投资软环境、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审批事项,均进入电子监察系统的监控范围,受到区、市、县三级的直接监督。
电子监察系统的运行,对提高审批办事效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区直机关来看,2007年1月至3月,区直机关135个重点项目岗位审批事项的平均当日办结率为5%;电子监察系统运行4个月后,6月份的平均当日办结率提高到86.5%。2007年1至3月,区直机关135个重点项目岗位有60多项申请事项超时办结;4月份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超时办结的现象。平均办结时间分别为:4月份1.35天,5月份0.97天,6月份0.79天。从各市情况看,6月份各市的重点项目实际办结时间大大少于法定时间。
电子监察系统的开通运行,创新了监督理念、监督方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行政监察业务的结合,提高了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强化了对政府部门、服务窗口、审批岗位的监督,增强了公务员的责任心,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提高了机关的行政效能,得到了各界群众、企业界人士的好评。
问:自治区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电子监察系统自治区、市、县三级联网?
答: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极大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自治区主席陆兵,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郭声琨,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纪委书记马铁山等领导同志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多次进行具体指导。刘奇葆亲自到自治区监察厅电子监察监控室视察,检查电子监察系统运行情况,听取汇报。刘奇葆还亲自审阅《电子监察报告》,并作出重要批示。
各地克服大量困难,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建设电子监察系统,充实领导力量,落实专项经费,克服种种困难,加快建设步伐。崇左市市委领导召集各县(区)领导开会,布置县级电子监察系统建设,7月10日,崇左市市、县(区、市)两级电子监察系统整建制地建成联网运行。百色市市委书记、市长召开会议部署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各县书记、县长接受任务后回去认真落实。桂林市市长亲自检查,市政府办公室发文布置,派出工作组分片对各县进行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各级各部门以优良的作风、快捷的效率来做好这项工作,将设备采购、安装调试、人员培训、信息录入等项工作统筹考虑,做到环环相扣、争分夺秒。各市、县(市、区)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解决了系统建设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自治区在很短的时间里建成电子监察系统,充分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
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形成整体合力。自治区作风效能办高度重视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层层布置,检查督促,有力地推进了全区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加强组织协调,先后召开了4次专题会议布置相关工作;同时,承担了技术开发、软件升级等工作,为系统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自治区财政厅、科技厅、发改委等单位,为系统建设做了许多工作。广西电信公司承担网线连接任务,派出大量技术人员,为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自治区各大媒体热情关注,进行了跟踪报道,使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始终得到有力的舆论支持。
问: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下一步如何开展?
答: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是要在对现有系统进行完善升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电子监察系统的覆盖面。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将于2007年9月底建成使用,各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将于年底全部建成使用,实现三级联网。届时,所有行政审批和非行政审批事项将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我们将充分利用政务服务中心审批软件系统中的“电子监察”模块,对所有审批事项做到全覆盖、全过程监控。
加强电子监察系统的运行管理,做好电子监察成果运用工作。要建立健全电子监察系统运行管理的相关制度,确保系统稳定有效运行。要综合运用电子监察与其他行政效能监察手段,不断提高行政效能监察的科学性、有效性。要做好《电子监察报告》的编制工作,提高电子监察报告的质量。要对电子监察系统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核实,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不断扩大电子监察系统的应用范围。要探索电子监察系统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医药招标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的应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科技含量,增强监督检查的效果。(记者 韦轶柳 本报实习生 何松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