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13日从相关部门获悉,目前山西省新农合县(市、区)扩大到99个,占全省115个涉农县(市、区)的86%;覆盖农业人口2091万人,占全省2315万农业人口的90%,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截至今年7月底,山西省已有402万人次参合农民受益,累计补偿资金3.22亿元。其中,254万人次享受到门诊补偿,补偿资金4999万元;23万人享受到住院补偿,补偿资金1.9亿元;资助住院分娩2.76万人,补偿资金642万元;为6.1万名慢性病、地方病患者补偿368万元;为49万参合农民进行了体检,支出体检基金371万元。
山西省在2003、2005、2006年累计启动56个新农合试点县(市、区)的基础上,今年新增新农合县43个,并将长治郊区、阳泉郊区两个2005年启动的省级试点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使全省新农合县(市、区)达到99个,占全省115个涉农县(市、区)的86%;覆盖农业人口2091万人,占全省2315万农业人口的90%。其中,1831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7.5%,高于中西部地区平均参合率3.5个百分点,较2006年全省86%的参合率稳中有升。
今年全省1831万参合农民应筹集资金9.36亿元。其中,农民个人筹资1.96亿元,县级财政补助1.05亿元,市级财政补助0.95亿元,省级财政补助1.8亿元,中央财政补助3.6亿元。
实施新农合制度4年来,山西省累计已有1379万参合农民得到补偿,补偿金额达5.52亿元。参合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明显减轻。据统计,2006年就医参合农民医药总费用的38%得到新农合基金补偿,因病致贫、返贫状况进一步缓解,特别是农民的健康风险和互助共济意识明显增强,就医需求和卫生服务可及性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