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甬祥出席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大会
9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为、中兴通讯等单位调研,与一线青年科学家、企业管理者进行了座谈。
路甬祥参观了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机器人先进制造、低成本医疗、数字城市及高性能计算机等三大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及办公区,听取了樊建平同志代表先进院所作的整体进展汇报以及多位科研骨干重要工作进展报告。
在座谈会总结时,路甬祥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对先进院在人才引进、发展规划和创新目标凝练、科技创新进展等各方面工作取得的进展表示非常赞赏,认为充分体现了“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他指出,中科院办院方针强调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科技创新定位在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这也是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一直恪守的定位。国家战略需求是有具体内涵的,我们不能脱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空谈国家战略需求。珠三角地区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要依靠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对科技的需求非常迫切。中科院的科技布局理所当然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相协调。深圳先进院由中科院、深圳市和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共建,这是非常重要的体制创新,充分发挥了国家科研机构、大学和政府机构互补功能,它的优势将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深圳先进院在短短一年内取得这样的进展,展现出的团结、和谐、奋勇开拓的精神面貌,令人鼓舞和振奋。
路甬祥肯定了深圳先进院在机器人先进制造、低成本医疗、数字城市及高性能计算的定位。他表示,中科院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深圳先进院的建设与发展,将和深圳市、香港中文大学一道,努力为先进院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他要求深圳先进院进一步加强战略研究,在恪守三性定位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研究,加强原始科学创新思想的培育,加强前瞻性部署,加强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研究,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和海外高端人才与智力的引进,不断拓展新领域,不断探索新机制,不断创造新方法,不断做出新业绩,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的有特色的国家科研机构,让共建三方满意,做出经得起科技同行、社会、市场和历史检验的科技创新贡献。
在华为、中兴通讯考察时,路甬祥认真听取了两家企业的汇报。近年来,两家企业均将自主创新作为主要动力,华为去年销售收入655亿元,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742件;中兴通讯积极推进专利申请并参与国内外通信行业标准的制订,连续多年将超过10%的企业收入投入到技术研发领域。目前,两家企业正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海外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路甬祥对华为和中兴的经营发展状况予以充分肯定,并希望和祝愿两家企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深圳期间,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国际数字地球学会秘书长郭华东,高技术局局长阴和俊,广州分院院长陈勇,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华楠,深圳市副市长梁道行等陪同调研。
又讯:
9月21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席路甬祥在深圳出席了第三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本届大会由建设部和深圳市政府联合主办,中央纪委驻建设部纪检组组长姚兵,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深圳市政府市长许宗衡等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200多家参展单位以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城市的上千名数字城市专业人士齐聚深圳,共同探讨数字城市建设发展大计。
路甬祥代表中国科学院和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并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与数字城市》的主旨演讲。他从数字地球缘起、数字地球作用、数字城市提出、建设数字城市和前景展望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建设数字城市对于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面水平的重要意义。
路甬祥指出,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和信息革命的深入发展,物质、能源、知识和信息构成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在当代社会,拥有知识和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更甚于工业经济社会拥有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必须把开发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摆在重要战略位置。
路甬祥谈到,信息化导致全球化,全球化必然催生“数字地球”。“数字地球”应是全球信息资源的综合平台和整体集成,拥有“数字地球”意味着占领了现代社会的信息战略制高点。数字地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家、省、市、县不同层次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监测、分析、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它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能给工业、农业、服务业、资源、环境、全球变化、人口、灾害监测预报和评估、城镇建设、教育以及安全等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路甬祥谈到,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数字地球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数字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城市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地球战略的热点。城市数字化、信息化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国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路甬祥指出,我国当前数字城市建设还存在缺乏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不够、重复建设现象等问题。建设数字城市,要制定统一的数字城市标准规范;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 把基础数据平台建设与共享放在第一位,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产业结构布局、资源、交通、社会服务等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信息化,使信息资源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的巨大动力和财富。
路甬祥强调,在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知识化背景下,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的情况下,“数字地球”建设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与需求。建设数字城市与数字地球,将促进我国对地观测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灾害监测卫星、测绘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星—机—地数据接收、地面台站、网格技术及人文、经济等数据获取集成一体化技术及在各领域的应用的迅猛发展。展望未来,从数字地球、数字国家到数字城市,再到数字小区,将逐步成为现实,并将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科学、和谐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主要方式,也必将是未来城市生存、发展与管理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