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21日从国家林业局、美国林务局与亚太地区林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林业外来有害物种生物防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悉,近28年间入侵我国的林业有害生物达16种,林业外来有害生物达到了32种,造成年直接经济损失560多亿元。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会上表示,中国将继续加大生物防治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效,为推进全球生态安全保护发挥积极作用。
祝列克说,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国内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达292种,其中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32种。每年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6亿亩,其中外来有害生物面积占20%,年直接经济损失560多亿元,占林业有害生物年灾害损失的60%以上,给我国带来国土生态、物种、淡水、能源、粮食、木材和气候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
祝列克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并将防控外来有害生物纳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通过实施可持续防控战略,取得了有害生物防控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利用本土的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引进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心叶甲啮小蜂防治椰心叶甲害虫,利用本土植物替代大米草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祝列克强调,有效防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维护生物多样性,是一项全球性、国际化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联合行动,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今后,我国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加大生物防治工作力度,加快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支持亚太地区外来有害生物网络建设,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成效,促进全球生态安全保护。
据介绍,生物防治就是充分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有效途径,具有不污染环境的特点。我国是开展生物防治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早在3000年前就利用草木灰、石灰等防治害虫,在1600多年前,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
本次研讨会9月21日~24日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印度等16个国家的80多位科学家参加。与会代表交流研讨各国应对生物入侵的政策和策略,探讨生物入侵的早期预警机制和今后亚太区域共同防范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合作机制,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向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