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为抓手,不断建立完善监管和检验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全省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连续3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药害事故发生。
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云南省层层成立了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并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设立办公室,初步形成“全省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以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为平台,建立了食品安全专家咨询、信息报告与发布、督查督办、应急管理、投诉举报、监察专员等机制,使全省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
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农业部门以实施农业标准化为核心,切实加强对各种农产品的管理,目前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达890个,成为全国“三品认证”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质监部门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投入1900万元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形成了以省级检测中心为龙头、各州市级检测机构为骨干的检验检测网络。省经委投入2.3亿元对200余个食品生产项目进行扶持,拉动社会投资108亿元。工商部门以重大节庆为重点时段,集中力量开展节日食品市场、儿童食品市场和农村食品市场执法检查,累计销毁有毒有害违法食品91万余公斤;投入食品放心工程专项经费4500万元,仅2006年即投入近千万元为各州市配发了17辆食品流动检测车和40辆执法车。商务部门力推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强化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实行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和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从源头和流通上保障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部门严厉打击假冒进出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卫生部门开展了农村食品、卫生许可、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使全省90%以上的学校食堂和餐饮业实施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粮食、海关等单位亦结合各自的职能,积极开展各种专项整治。全省食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呈现出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药品安全监管中,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根据国家局的相关部署,从注册、生产、流通、使用4个环节同时入手,全面整顿和规范药品药械市场。认真开展药品批准文号清查和药品再注册工作,全省已确认真实的有4117个文号,其余400余个正在进一步清查确认之中。率先在全国推行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和企业质量承诺制度,共向26家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派驻了52名驻厂监督员。开展药品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专项检查,规范药品委托加工、检验行为。
组织开展了169次专项检查和18次“飞行”检查,对11家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对4家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制定出《注射剂类药品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工作实施方案》,启动注射剂类药品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工作。完成对18家区域性批发企业库存赋码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制剂和小包装原料药的扫码工作,实现了对辖区内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制剂和小包装原料药的实时监控。开展药品经营企业清理整顿和GSP跟踪检查,共出动执法车辆5136次,执法人员39076次,累计检查药械使用单位5111家、经营单位9601家,查处案件2934起,罚款近1500万元,取缔无证经营202家,吊销许可证2家,停业整顿863家。以省局为中心建立药品抽验信息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实现了全省药品抽验信息共享。加强规范药房建和不良反应、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初步建立从省到乡的监测网络。今年上半年,全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达到1453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倍多。(记者 吕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