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十一”黄金周尽管受阴雨天气影响,河南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仍获全面丰收。全省共接待游客1463万人次,同比增长6.01%,其中省外游客首次超过一半,占全省游客总数的52%;旅游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7.06%,实现旅游综合效益349亿元。
专家认为,今年河南省“十一”黄金周呈现三个特点:
精品带动作用强劲,市场平稳有序升温。“三点一线”精品景区以其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力拉动高端客源市场,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以郑汴洛为代表的沿黄旅游线共接待游客834万人次,占全省游客总量的57%,其中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三大景区日均接待量分别为1.74万人次、1.24万人次、1.73万人次。伏牛山生态旅游与“三点一线”正逐步形成相映成辉之势。黄金周七天共接待游客438万人次,占全省游客总量的近30%。以云台山为代表的南太行山水游继续受到青睐,七天共接待游客292万人次,占全省接待量的20%。其中云台山日均接待量达3.8万人次,省外游客占65%。近郊短线游异常火爆,已成为河南省旅游新亮点。
客源结构变化明显,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今年“十一”黄金周一个显著特点是高端游客增多。一是境外游客同比增长12%。特别是河南省于9月初开通了首尔―郑州固定国际航班,韩国游客骤增,占境外游客的20%。其中洛阳市接待入境游客1.99万人次,同比增长92.5%。二是省外游客大幅攀升,首次超过全省接待量的一半,达到52%。其中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及山东、山西、陕西、湖北等周边省份占七成以上。三是自助游继续增温,占全省游客总量的83.8%,其中自驾游达15.3%。四是学历较高的中青年游客成为主流,18岁至45岁的约占87.3%。
旅游演艺活跃,产业链条拉长。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全省旅游演艺日趋活跃,特别是《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隆重推出,极大地带动了全省旅游演艺项目的发展,从根本上弥补了旅游链条上“娱乐”这条短腿。黄金周期间,每天有近2000名游客观看《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门票总收入达160万元。洛阳、郑州、焦作、三门峡等地分别推出的大型歌舞诗《河洛风》、《炎黄盛世》、《太极魂山水情―焦作之夜》、《闯王激战函谷关》等节目,明显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据统计,全省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为4.25天,同比人均增加0.4天。主要旅游城市星级饭店及景区周边的农家宾馆入住率都在95%以上。旅游景区的土特产销售量呈3倍以上增长,全省餐饮业生意异常红火,特别是近郊的农家饭店营业收入是平时的3倍。这一态势标志着河南省旅游从上游到下游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记者王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