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十七大”代表、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接受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专访。他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五年,中国知识产权事业更是取得了显著进展。
田力普首先回顾了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他说,目前,以专利、商标、版权为三大支柱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在中国已基本形成并日趋完善;很多知识产权的产生、创造以及运用和传播,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认真履行入世承诺,遵守协议的相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与各国的多边、双边合作。目前,中国已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
田力普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近些年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是分不开的。他说:“过去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措施,包括成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建立一些投诉机关,采取很多重大专项活动等。每年4月26号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家都有针对性地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也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的很多活动。”
然而,最近几年来,在国际上时常能听到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指责声。尤其是中美之间,知识产权问题甚至成为两国贸易摩擦的主要方面之一。对此,田力普分析说,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不了解中国政府付出的巨大努力,取得的巨大成效;二是别有用心。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起诉中国就是属于第二种情况。
田力普认为,盗版侵权已成为一个全球化问题,应该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对话加以解决,而不是对抗和指责。“盗版问题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盗版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自己。我们的作者,我们的音像制作单位,我们的文化产品生产者,他们受盗版影响最大,损失最大。因此打击盗版是中国政府一贯的、坚定的立场,不会随着国外怎么说而加以改变,而且会坚定不移地继续进行下去。当然,我认为还是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
十七大之后,中国将出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田力普透露,这一战略由一个纲要和20个专题构成,涉及面很广,几乎涵盖所有知识产权领域,不仅是专利商标,也包括植物品种、各个专门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包括知识产权的人才培养等等。
在谈到推进知识产权事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时,田力普认为,中国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仍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际上一直困扰我们的是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问题。让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共识,这点我认为还需要努力。当然也不能够认为它可以一蹴而就。(中国)几千年没有的东西,让我们几十年就把它建立起来、完善起来,很难想象。像国外几百年(所做的)那样。这里我也呼吁,社会各界大家共同努力,尽快提升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
田力普说,为推进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中国企业还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致力于创造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国际在线 记者 王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