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系列活动——农产品加工(长沙)科技对接活动于10月27日在长沙启动。本次活动由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湖南省乡镇企业局、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沙市乡镇企业局承办,是今年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继7月甘肃平凉、8月北京大兴、10月中旬吉林延吉后第四次举办的在地方农产品加工方面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科企对接活动。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欧阳海洪副局长在启动仪式上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自2004年以来的4个中央1号文件,都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利的产业支撑,可以转移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可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欧阳海洪指出,“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以15%的速度递增,到2006年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达4.6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3000万。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与“三农”关联度高、对“三农”带动最大的行业。因此,继续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在履行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规划、管理、指导和服务职能方面,着重于制订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完善农产品加工业政策,建立和完善管理工作体系、行业自律体系以及服务支撑体系。这次活动就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由政府搭台,构建企业与科研单位技术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产品企业整体科技水平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据了解,这次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下乡活动,促成了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紧密对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大学等国内数十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会上发布农产品加工科研成果500多项,涉及粮油精深加工、畜禽水产加工、茶叶加工、果蔬加工、乳品加工、林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营养保健品加工等领域。这些科技项目不但有刚刚通过鉴定的国际、国内领先成果,也有“十五”期间国家农产品深加工重大科技攻关所取得的成果,而且所发布的科研成果,都是经过有关部门精心筛选的实用型产业化开发技术成果。
通过对接,长沙市乡镇企业局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浏阳市农业科技产业园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工所分别签署了农产品加工和现代农业战略性合作协议;湖南亚林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强生药业有限公司等27家龙头企业分别与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24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27项目农产品加工科技合作协议。这些科技项目总体科技水平高,大多数科技成果达到了国内一流或国际领先水平。据初步估计,这些签约科技合作项目全部实施后,可为企业年增加产值150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以上。
在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李里特教授作了关于《我国特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专题报告》。长沙市人民政府向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副书记李里特教授,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湖南省农产品加工所所长单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忠海教授颁发了农产品加工专家顾问聘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南省农科院、林科院,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产品加工所以及湖南农业大学、中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30多家科研教学院所的50位专家教授出席了活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