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3日在同心县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工程时强调,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是一项惠及贫困百姓、事关当地群众长远发展和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要把十七大精神与中部干旱带实际相结合,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做好每一个细节,从根本上解决最贫困群众的生计和发展问题,让最贫困群众尽快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
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千方百计帮助中部干旱带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受十年九旱甚至十年十旱的自然条件制约,一些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群众稳定解决温饱的能力仍然很差。2006年自治区中部干旱带年纯收入692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5.4万人,年纯收入959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23.5万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以县内移民为主,对居住分散、无水源条件、就地难以脱贫的人口优先搬迁,发展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实现脱贫致富。按照自治区发改委正在着手制定的 《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规划》,2007到201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准备在同心、海原、盐池、原州区、西吉以及中卫城区建设几十个项目区,搬迁安置移民23万多人。
陈建国听取了同心县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思路和措施后提出具体要求。陈建国要求相关市县要进一步加深对市、县情的认识,搞好规划,做好与自治区总体规划的衔接,同心县要争取纳入国家生态移民试点县。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使群众积极配合参与。搞好试点,树立样板,将生态移民与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合理安排,整村搬迁,分期分批实施,建设公共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移民大村,确保搬迁一批,稳住一批,脱贫致富一批,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生计和发展问题。陈建国强调,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把问题研究透,把每个细节做好,千方百计降低造价,最大限度惠及群众,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让群众满意,让这项民心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
自治区领导于革胜、刘晓滨、郝林海陪同调研。(记者 连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