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贵州:加快改善农村用水条件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5日   来源:贵州日报

    10月31日至11月1日,贵州省省长林树森在毕节地委书记刘晓凯、行署专员秦如培的陪同下,先后到毕节地区织金县、纳雍县、大方县和毕节市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扎实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烟水配套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的实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饮水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灌溉条件是最基础的农业生产条件”,这是林树森在调研期间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在大方县双山镇金家坝,农民群众正忙于翻地松土,为来年的生产作准备。山坡高岗上,一座座蓄水池立地而起;红旗招展处,一个个自来水龙头破土而出,这就是金家坝实施烟水配套工程的成果。当地农民群众激动地告诉前来调研的林树森省长,从前遇到天旱,需要人挑车运,从十多公里以外把水运到地里来,农民尝尽了缺水的苦头。现在自来水直接接进田间地头,水龙头一开,就能够引水浇地,过去千百年来用水困难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林树森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高兴地说,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是贵州老百姓祖祖辈辈期盼的大事,今天,烟水配套等工程的实施使这些愿望得以实现。烟水配套工程建立起来后,要把宝贵的水资源用足用好,既要用于烤烟生产,也要用于其他农作物种植,有条件的地方还要综合考虑饮水问题。他强调,实施烟水配套工程等水利项目,首先是要保证有充足的水源,在此基础上要抓好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在大方县六龙镇,林树森一行还考察了当地地下水资源情况。他指出,地下水资源丰富是贵州的一大优势,要切实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使之成为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的重要保障。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林树森一行此次调研的一个重要题目。他先后来到织金县上坪寨乡克老坝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实施现场、织金县城关镇花红村竹荪种植基地、纳雍县老凹坝乡箐脚村种草养牛点和大方县大方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对江村,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与农民群众亲切交谈,了解他们发展特色种养业的情况。对江村农民杨顺华一家过去主要种植玉米,近年来在该村蔬菜协会的帮助和支持下,建起了四个大棚,用于蔬菜种植,年收入达到2.5万元左右。他对林树森省长说,当地有很多荒山荒坡,他下一步还打算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利用荒山荒坡发展草地畜牧业,拓宽自己的增收门路。林树森听了非常高兴,他说,过去我们一些地方把玉米种上山,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这是贵州石漠化问题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荒山荒坡种草养畜,不但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够保护生态,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给予支持。在纳雍县,当地政府将扶贫开发等相关支农资金注入农村信用社,通过农村信用社以小额贷款的方式帮助农民发展种养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林树森对这种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当前农村低保制度已在贵州全面实行,困难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下一步要积极寻求有效的办法,把各类支农资金捆绑起来,重点用于支持树立通过发展种养业增收致富的样板,并努力将这些样板放大到更多的农户。他还特别强调,贵州生态环境良好,农产品品质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要在努力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用水问题、改善流通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带头作用,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使之成为贵州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调研期间,林树森一行还实地考察了纳雍水厂和由当地民营企业家投资兴建的纳雍县新立医院,毕节市力帆骏马“振兴”牌汽车厂易地技改项目、毕节顺泰烟叶公司打叶复烤生产线、毕节化肥厂、毕节市城市污水综合治理项目,以及毕节市城市建设情况。

    省政府秘书长郝嘉伍和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农办的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刘超凡)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迅速掀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高潮

    11月2日,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场会在毕节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目标,总结前段时间贵州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在全省掀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高潮作出动员部署。

    省长林树森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副省长禄智明主持会议,省军区副司令员李军宪和省政府秘书长郝嘉伍出席会议,水利部农水司副司长姜开鹏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毕节地委书记刘晓凯在会上致辞。

    林树森指出,去年下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步伐、水利部将铜仁地区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扶贫示范点”、国家烟草专卖局支持贵州实施烟水配套工程等难得机遇,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制定实施了水资源费征收制度和水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各地、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全省水利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克服技术力量不足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切实解决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了全省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改善农村灌溉条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特别是水利部把铜仁地区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扶贫示范点”、省委省政府把毕节地区作为全省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工作试点后,两个地区通过不懈努力,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许多好的工作经验。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学习借鉴这两个地区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林树森说,饮水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特别是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解决好农村饮水问题,工作更为艰巨、意义更为重大。当前贵州正处于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按照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要求,联系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的实际,迅速掀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高潮。他指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省政府将统筹全省、制定政策、树立样板、筹措资金,尽量为地县提供更多的资源;地县政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体,要紧紧抓住当前加快贵州水利事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早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对于工作态度积极、前期工作扎实、建设规划完善的地方,省里将优先保证其水利建设的资金需求。

    林树森强调,要统筹考虑农村饮水和农业灌溉,统筹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其他水利建设工程,统筹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稳定解决。他指出,在农村,饮水问题与灌溉问题紧密相连,在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将这两个问题统筹起来考虑,才能使宝贵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水利基础设施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在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的同时,要积极加强烟水配套工程等其他水利工程的实施。在有条件的地方,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发挥各种水利工程在饮水和灌溉等方面的综合效益。贵州地下水资源丰富,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用好地表水资源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使之成为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的重要保障。他强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要综合考虑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四项指标,一方面要使这四项指标稳定达标,另一方面,要适应农民群众对用水量和取水方便程度需求的不断提高,努力提高各项指标的实现水平,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长期稳定的解决。

    林树森指出,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是稳定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要加强宣传动员,把工程建设的意义向农民解释清楚,争取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投工投劳;要明确业主,建立由农民参与的监理、验收等制度;村民委员会要有人专门负责这项工作,担负起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的责任;水利等部门对于工程中涉及到的资金等相关问题,要向农民群众公开,提高工程建设的透明度,使大家能够更好地关心、支持、监督这项工作;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在农村建立起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核定水价,对特困群众给予必要的补贴,使农村水利事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会上,副省长禄智明与各市(州、地)政府(行署)负责人、省水利厅厅长黎平与各市(州、地)水利局负责人分别签订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责任书。铜仁军分区、铜仁地区和毕节市的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实地参观了毕节市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现场。

    毕节地区行署专员秦如培,省政府有关部门和省军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市(州、地)政府(行署)及各县(市、区)政府分管水利工作的负责人,各市(州、地)及各县(市、区)水利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刘超凡 王斌)

 
 
 相关链接
· 第二届中国水务高峰论坛关注"转变用水观念"主题
· 上海大规模改造二次供水设施 提高居民用水水质
· 我国将采取综合措施大幅度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
· 近2500万立方米山西水流向首都确保08奥运会用水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