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日益红火,为申城现代服务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记者日前获悉,浦东新区将兴建通用汽车中国园区,通用汽车将把亚太区总部、中国总部等办公地点整合到一处,同时,计划投资2.5亿美元的通用汽车前瞻技术科研中心也将落户园区;而闸北区市北工业区内,建筑面积达11万多平方米、拥有11幢中高档楼宇的闸北市北工业园区总部经济园也已全面建成。
“总部经济”在上海的发展目前正呈现加速态势。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共累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8家、投资性公司159家、外资研发中心215家,已成为除香港特区外我国吸引外资“总部经济”项目最多的省市。
伴随着上海服务经济的内涵提升,“总部经济”正由几年前的生产型总部,向投资型、管理型、研发型总部全面延伸:南汇国际医学园区内,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投资3亿多元的西门子医疗亚洲科技园日前投入使用,科技园集研发、生产、市场、销售与服务功能于一身。美国邱博集团继将所属的芬兰诺旺公司———全球最大的羧甲基纤维素生产厂商落户漕河泾开发区后,最近邱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又正式进驻漕河泾。
“总部”纷至沓来,烦恼也相伴而生。跨国公司各类总部落户上海,正面临着商务成本水涨船高的困扰:楼宇租金不断上涨,高等级写字楼稀缺,周围生活配套规划不够理想等。与国外发达国家成熟CBD(中央商务区)相比,上海的“总部经济”还有待于进一步夯实基础。
为此,上海市各区进一步加强“总部经济”的空间规划和载体建设,增加高等级办公场所的供应量,并将此视作改善“总部经济”投资环境的首要课题。浦东是具备土地资源优势的“总部经济”发达地区,着手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行扩容,在陆家嘴塘东地块、金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浙桥路商务区、外高桥C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地,逐步推进总部基地建设,进一步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总部入驻。
黄浦、卢湾、静安等土地资源稀缺的“总部经济”发达地区,着手对现有资源加以提升:黄浦区加快外滩老大楼置换,徐汇区加紧衡山路老洋房“腾笼换鸟”,卢湾区淮海中路东段楼宇群落将逐步开展重新装修。而杨浦、虹口、闸北、普陀等原先“总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建设高标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吸引生产型、研发型跨国公司总部前来筑巢。
“总部经济”集聚的写字楼和园区也是人才高地,员工薪酬相对较高,对周围生活娱乐设施配套的要求也更高。小陆家嘴地区楼宇间交通“微循环”不畅,为此浦东新区开通了陆家嘴观光巴士,串联起金茂大厦、招商大厦、汇丰大厦等小陆家嘴地区大部分办公楼宇,而各楼宇之间的“连廊”设计也在进行之中。浦东新区还正积极争取小额外币兑换的先行先试,将方便境外人士更便捷地兑换外币;黄浦区为适应高端商务人士在外滩金融贸易服务区的消费需求,着力引进高端品牌旗舰店、餐饮企业;徐汇区围绕徐家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力发展天钥桥路、衡山路、华山路等支马路的餐饮、休闲、娱乐功能;静安区也大力开发吴江路、南阳路、巨鹿路、铜仁路等支马路的服务配套功能,为“总部经济”发展营造宜居的软环境。(记者 吴卫群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