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贵州林权改革试点基本完成 已给9个县发放林权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22日   来源:贵州日报

    11月6日傍晚,记者在锦屏县偶里乡寨先村的山上看到到处都是植树的农民。村民杨梅桃正与从外地打工赶回来的丈夫挖沟垒坎,今冬要栽种10亩油茶。她说:“如今林地属于自己的,谁先栽树谁就先致富。”

    一路上,记者还见到很多村民扛着苗木上山栽种。村支书龙玉兰告诉记者,林改后,村民早出晚归忙着植树造林,连午饭也是带到山上吃。

    从10月10日起,贵阳市白云区、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分别向林农发放林权证,全省9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相继进入林权证发放阶段,标志着贵州省林权改革试点基本完成。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农业发展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农民造林护林积极性空前高涨,林农纷纷加大投入发展林业生产,再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到户时农民起早摸黑发展生产的场面。

    去年12月初,贵州省在锦屏县等9个县(市、区、特区)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让农民依法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是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耕地延伸到了林地。此次林权改革试点共涉及138个乡镇的1758个村,涉及林地1098.3万亩。

    一年来,各试点县、乡镇都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筹备了充足的林改经费,抽调精兵强将参与林改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广泛宣传,深入动员,使林改政策人人皆知;财政、国土、档案等部门密切配合;并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寨老“三老”的协调作用,使林改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为使林改工作深入人心,各试点县都抽调业务素质好的人员深入村寨解答农民提出的疑难问题,解释林改的意义,使广大农民都能积极配合并投入到林权改革中来。

    苦累对林改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6月13日中午,烈日炎炎,在余庆县凉风村的一片山林里,村委会副主任田洪军与4名林改技术员在树丛中跑来跑去,指界、丈量。中午,5个人席地而坐拿出自带的干粮就着从山间打来的泉水吃得有滋有味。他告诉记者,由于林权纠纷多,一上午才对三家人的林地进行了勘界确权。为了早日完成林改工作,外业人员出门、进家两头黑,从县林业局来的两名技术员一个月未回过一次家。

    为了确保林改工作顺利进行,并为全省下一步全面林权改革总结经验,黔东南州、铜仁地区从其它县林业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参与林改试点。黔东南16个县林业局副局长分别挂职锦屏县乡镇党委副书记专门协助林改工作,还抽调100余名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充实锦屏县林改力量,不但加快了该县勘界、勾图等工作,还为各县积累了经验。

    至9月底,全省共完成勘界确权林地1063.2万亩,成功调处县内林权纠纷4453起、县际林权纠纷248起,勾绘林地64万宗,二、三榜公示和计算机录入基本完成,并陆续进入发放林权证阶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了农民造林护林积极性。林改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宗旨,确立了林农在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广大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但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现代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林改使林农真正做了山林主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提高了农民经营林地的积极性、主动性,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林业生产,“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提高了林地单位面积产出率,林农收入明显增加。

    六枝特区堕却乡郎节坝村农户邓祥光家分到刺竹林13亩,今年仅编织竹笆和采摘竹笋出售,就收入2600元,今年家庭人均收入比去年增加20%。他说:“林改为我家找到了一条增收新路”。大用镇黑晒村办证采伐林木40亩,预计收入30多万元,农户和村集体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朱邪 岑丽)

 
 
 相关链接
· 林权改革兼顾国家集体农民利益 重点考虑农民利益
· 林权改革中林业部门力争使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
· 13日林业局副局长谈深化林权改革
· 海南林权改革:一手牵着生态 一手牵着群众实惠
· 林业局谈“深化林权改革促进兴林富民”
· 河北实施林权改革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参与林业建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