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气象局、科技部、教育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0年前后,将以“需求牵引、着眼长远,职责明确、优化布局,开放联合、资源共享,抓住重点、突出特色”为指导原则,形成符合创新型国家要求,布局合理、任务明确、开放合作、支撑有力的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集聚一批站在气象科技前沿的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物,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创新队伍。实现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科技新突破,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提供有力支撑;实现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科技新突破,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农业气象科技新突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支撑;实现气候资源利用科技新突破,为应对我国资源压力、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气象服务的科技新突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效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对气象科技创新工作的需求。
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以提高气象探测水平与资料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气象服务满意度和服务效益为目的,将重点加强气象预报预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气象服务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由气象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气象科技创新支撑条件两部分构成。其中气象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的主体将以基础研究为支撑,以应用研究为主体,不断推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扭转我国气象业务发展对国外科学和技术成果过多依赖的局面,实现气象科技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加强研究实验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和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气象科技创新支撑条件包括气象科技支撑条件、气象创新人才培养和气象科技管理。
《意见》同时提出了重点建立健全资源共享与开放式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研与业务紧密结合机制、完善科技分类评价机制、加强科技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以及加强组合领导和统筹协调等七项创新机制和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