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个月的青海省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食品进货索证台账建立率、无证经营和非法使用原料行为查处率、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率等4项主要指标已接近国务院和省政府确定的目标。
据悉,从今年9月开始,省卫生厅组织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中,卫生部门以农村、城乡接合部为重点地区,以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餐饮单位和小型餐馆为重点场所。对餐饮单位无卫生许可证经营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及验收制度,严厉查处采购和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等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在制定并落实《餐饮业进货索证查验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基础上,省卫生厅建立了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专项整治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基层。同时,他们还坚持开展有针对性的督查,从而提高了专项整治效果。
截至11月20日,专项整治活动中全省共检查餐饮单位18444家。依法查处案件445件,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经营单位266家,吊销卫生许可证15家,罚款10万余元。全省县城以上餐饮单位持证率达到93.76%,无证单位查处率达到96.31%,原料进货索证台账建立率达到95.76%,非法使用原料单位监督覆盖率达到100%,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3.89%。(郭金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