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前住的小山沟,没水没电不说,路还不通,小孩子们上学还没学校,搬到这儿生活很好,以前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根本没法比。”说起自己生活的变化,娄烦县小河沟移民村农民张宝清的喜悦就会在脸上流淌。截至11月25日,山西省有37万人像张宝清一样,在政府的扶助下走出大山,在基础设施较好、就医就学方便的安置点开始新的生活。为此,全省共投入扶贫资金8.6亿多元。
山西省许多自然村分布在圪梁上、沟岔里,每村不足百人,“对门人家叫得应,见面要走半天工”是山区恶劣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窝居深山的村民们不光增收难、看病难、吃水难、行路难,孩子上学和年轻人结婚找对象更难。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边远山区特困群众的脱贫问题,从2003年起,山西省把扶贫移民作为省长工程列入了省政府要办的10件实事之一,计划每年搬迁5万人。在扶贫移民工作中,山西省出台了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自筹自建、适当补助等有关政策,用于扶贫移民的资金从每年平均1000多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9亿元;移民建房补助款由起步时的每人1000元,逐渐递增到现在的3800元,扶贫移民工作逐年稳步推进。
为让山里农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富,山西省在移民开发中把扶贫移民与发展当地经济相结合,把扶贫移民与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建设相结合。静乐县五家庄移民村是个拥有2000多口人的移民村,当地政府不仅帮助村里建设完善了水、电、路、校等设施,还扶持村里建起了可容纳400头牛的股份制养殖场和15座温室大棚,使移民户收入大幅提高。据悉,目前全省80%以上的移民当年搬迁、当年脱贫。(赵建军 刘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