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工作进展情况
2006年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包括5种癌症,覆盖14个省(市、区),20个项目承担单位。具体如下:
子宫颈癌(6个县):山西襄垣、江西靖安、湖北五峰、湖南慈利、重庆涪陵、新疆和田;食管癌(8个县):河南林州、河北磁县、河北涉县、山西阳城、山东肥城、四川盐亭、江苏扬中及江苏泰兴;鼻咽癌(2个县):广东四会、广西苍梧;肝癌(2个县):广西扶绥、江苏启东;大肠癌(2个县):浙江嘉善及海宁。
现将2006年食管癌及子宫颈癌筛查出应治疗的癌前病变和癌症患者治疗情况和2007年工作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1、政府重视,各地精心组织落实
各地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十分重视,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专家组,落实了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制定了适合本地情况的实施方案;组织了包括流行病学、临床检查及组织病理等多学科的技术队伍;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大力发动群众,确定了筛查人群及对照人群。
2、加大培训,基层队伍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继2006年在江西靖安及河北磁县举办子宫颈癌及食管癌早诊早治技术培训班之后,2007年4月在重庆涪陵、四川盐亭、广西苍梧、江苏启东及浙江杭州分别举办了各癌种的早诊早治技术培训班。培训基层技术人员250余人。子宫颈癌及食管癌技术培训班的内容,根据2006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深入。子宫颈癌培训班将重点放在筛查及早期治疗技术规范、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技巧及数据库管理方面。食管癌培训班则将重点放在内镜筛查技术及消毒规范方面。通过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对技术方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3、加强质控,督导和中期汇报相结合
2007年7月,我局及癌症早诊早治专家组成员共同组成4组督导组,先后对湖南慈利、湖北五峰、山西襄垣、江苏扬中及泰兴、山东肥城、广西扶绥、广东四会、浙江嘉善及海宁等8省10个县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导,本年度督导的项目点占全部早诊早治项目点的50%。其间,还分别在山西襄垣、山东肥城及浙江海宁召开了子宫颈癌、食管癌及其他三个癌种早诊早治项目的中期汇报会,20个项目县均在会上进行了工作汇报和交流。通过督导和中期汇报会,推动了各项目承担单位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当地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对转移支付项目的支持和重视。
二、2006年子宫颈癌及食管癌筛查工作患者治疗情况
1、子宫颈癌
2006年5个项目点实际筛查共18248人,为应筛查人数的104%。发现CIN1 169例(0.93%),CIN2 48例(0.26%),CIN3/原位癌47例(0.26%),早期癌5例(0.03%),浸润癌10例(0.05%),合计279例(1.5%)。根据技术方案,CIN1应随访,CIN2及以上病例应予治疗。早诊率为90.9%,应治疗患者的实际治疗率合计为86.4%(表1)。
表1. 2006年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早诊及治疗情况

注: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诊率为CINⅡ、CINⅢ/原位癌及早期癌(Ⅰa期)在CINⅡ及以上病变中所占的比例。治疗率为实际治疗的病例数占应治疗例数的比例。
2、食管癌
8个项目点实际筛查13417人,为应筛查人数的103%。发现轻度增生1469例(10.9%),中度增生288例(2.1%),重度增生/原位癌143例(1.1%),粘膜内癌56例(0.4%),粘膜下癌20例(0.1%),浸润癌71例(0.5%),合计2047例(15.3%)。根据技术方案中轻度增生及中度增生应随访,重度增生/原位癌及以上病例应予治疗的原则,早诊率为75.5%,治疗率为75.36%(表2)。
表2. 2006年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各现场治疗情况

* 磁县肿瘤医院的治疗率达81.25%,但县医院治疗率教低。
三、2007年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工作进展顺利
1、子宫颈癌
2007年子宫颈癌各项目点的筛查任务为:山西襄垣及江西靖安各1750人,湖北五峰、湖南慈利及重庆涪陵各1500人,此外以上各点还应随访2006年筛查的人群(各约3500人)。新疆和田为新点,筛查任务为3500人。具体筛查进展情况、病理检查结果、早诊率和治疗率见表3、表4、表5。
表3. 2007年子宫颈癌各项目点筛查进展情况

*筛查任务为1750人,#筛查任务为1500人,**筛查任务为3500人,复查指06年普查妇女的第二轮筛查,随访率=07年复查人数/06年筛查人数
表4. 2007年度子宫颈癌各项目点病理检查结果*

*病理结果为合并了2007年初筛妇女+2007年复查2006年妇女的数据
表 5. 2007年度子宫颈癌项目早诊率和治疗率

注: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诊率为CIN2、CIN3/原位癌及早期癌(Ⅰa期)在CIN2及以上病变中所占的比例。治疗率为实际治疗的病例数占应治疗例数的比例。2007年的治疗工作尚在进行中。
2、食管癌
2007年食管癌各项目点的筛查任务为:河南林州、河北磁县、山西阳城及四川盐亭的筛查任务为各2000人,河北涉县、江苏杨中、泰兴及山东肥城为各1000人。筛查工作基本完成,病理检查及治疗工作正在进行中。
表6. 2007年各项目点食管癌筛查任务完成情况

3、肝癌
按照技术方案,每个项目点应筛查高危人群10000人,其中HBsAg阳性约10%,约1000人需进一步检查。具体进展情况见表7。
表7. 2007年肝癌早诊早治项目进展

4、大肠癌
按照技术方案,每个项目点筛查6000人,问卷及大便隐血阳性者约占12.5-15.0%,近1000人需做肠镜检查。具体进展情况见表8
表8. 2007年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进展

5、鼻咽癌
按照技术方案,每个项目点筛查5000人,血清学阳性者进一步检查。具体进展情况见表9。
表9. 2007年鼻咽癌早诊早治项目进展

四、存在问题
1、部分地区经费尚未及时到位
中央财政2006年度经费在2006年底前均已到达各省,但个别地方的经费尚未及时到位。截至目前,广东四会尚未收到经费,直接影响了项目的开展。此外,相对于工作任务,项目经费略显紧张。
2、工作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需对各地进一步加大技术实施方案的培训。流行病学资料方面,还需加强覆盖人群数据库与监测数据库之间的链接;临床检查及病理方面,仍需加大基层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减少漏诊、误诊现象的发生。
五、体会及建议
1、继续加强技术培训
培训对加强基层卫生人员能力建设有重要意义,是完成早诊早治项目的技术保证。今后的技术培训将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重点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实战化”培训。培训方式上采取举办培训班、“送技术下乡”等公益活动和网上课堂等多种形式,及时总结和改进培训的方法和方式。
2、探索可行的早诊早治工作模式
项目开展以来,各地根据实际积极探索,逐步探索出“筛查和随访在基层(县或乡镇),诊断治疗在中心(县或地区),疑难转诊(地区或省)”的工作模式。在河南林州、河北磁县及山东肥城等地区,筛查及诊治工作主要依托在县级医疗部门;在江苏泰兴,项目由市(县)卫生局领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实施,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以市人民医院专家组为技术支撑,把癌症早诊早治工作逐步变为基层卫生工作的一部分,共同开展筛查和诊治。泰兴的工作模式很具有推广价值,各部门优势互补,由于采用国产电子胃镜,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3、建立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部分项目地区逐步探索出“政府免费筛查,新农合负担患者的大部分治疗费用,困难者由社会救助”的机制。如河南林州对项目筛查出的患者在当地接受治疗的报销比例已达85%,深受群众欢迎。该机制将在不断实践中继续完善,在加强项目与新农合的衔接,提高报销比例的同时,还应主动与民政部门的救助机制挂钩,使无力支付治疗费用者得到救治。
4、增强医疗安全意识
早诊早治项目中采用的临床检查方法都是有创的技术方法,因此在今后的项目执行过程中,将增加医疗安全的培训,培养当地政府官员和医疗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操作规范及消毒程序,癌症早诊早治专家组将出台专门的规定及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各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避免可能给患者及工作带来的损失。
2006年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子宫颈癌、
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进展情况
项目自2006年2月正式实施以来,覆盖了10省(市)13个县,共计筛查了30394人,其中,子宫颈癌查出癌前病变216例,原位癌48例,浸润癌15例;食管癌查出癌前病变993例,浸润癌74例,大部分病人均得到了及时治疗。项目的实施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欢迎,部分地区政府更是将这一项目作为政府的“民心工程”,列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的基础上,从当地财政和医疗保障等给予支持。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项目是在依据《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年)》和《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试行)所确定的癌症早诊早治的原则和技术方案,遵循卫生部颁布的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有关法规的基础上实施的。项目在严格的流行病学设计基础上,通过科学地选择人群、建立队列、确定筛查人群和对照人群,根据技术方案完成筛查及早诊早治任务,期间举办了技术培训班和开展了现场指导。旨在提高癌症的早期诊断率、早期治疗率及五年生存率,降低癌症的死亡率;同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
在2006年度的项目中,子宫颈癌的早诊早治覆盖了山西襄垣、江西靖安、湖北五峰、湖南慈利、重庆涪陵共5个县,每个县筛查3500人,共17500人。食管癌的早诊早治覆盖了河南林州、河北磁县和涉县、山西阳城、山东肥城、四川盐亭、江苏扬中和泰兴共8个县,其中林州、磁县、阳城、扬中4个县,每个县筛查2000人,涉县、肥城、盐亭、泰兴每个县筛查1000人,共13000人。
二、项目实施情况
(一)一般情况
本项目的组织管理由我局统一领导,并先后印发了早诊早治项目的《管理方法》和相关癌症的《技术方案》(卫办疾控发[2006]82号),成立了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专家组,由中国癌症基金会负责具体业务工作。
各省(市)卫生、财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计划任务安排,落实配套经费,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将工作纳入计划并组建了省级专家组。
承担项目任务的各地方政府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明确了技术依托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以及项目负责人。根据《管理办法》和《技术方案》,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包括流行病、临床、病理等学科的专业技术队伍,较好地完成了2006年度的工作任务。部分承担项目任务的地方政府对承担筛查任务的医疗单位给与了政策和财政支持,同时对筛查出的早期病变患者和癌症患者给与适当经济补贴。
(二)子宫颈癌的工作进展
5个项目县应筛查17500人,实际筛查18248人,完成任务104%。其中,查出癌前病变(CIN1、CIN2)216例,原位癌(CIN3)48例,浸润癌15例;CIN2、CIN3和浸润癌病人大部分得到了及时治疗。
(三)食管癌的工作进展
8个项目县应筛查13000人,实际筛查(内镜检查)12146人,完成任务93%。查出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87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71例,粘膜内癌46例,浸润癌74例;原位癌、粘膜内癌和浸润癌大部分得到了及时治疗。
(四)人员培训
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专家组多次组织培训班,讲课与示范相结合,培训食管癌及子宫颈癌专业技术人员各100多人次。中国癌症基金会设立了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问答专栏网站,采取互动形式,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辅导,及时回答工作过程中的问题。
(五)主要工作进程
2006年,在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我局和技术支持单位中国癌症基金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2月,我局召开了2005年度慢病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会议,正式启动食管癌及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3月,召开了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专家组工作会议,制定子宫颈癌、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5月,我部办公厅下发了《子宫颈癌、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及《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并分别召开了子宫颈癌和食管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培训班。8月和9月,分别召开了子宫颈癌和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中期汇报会。12月召开了食管癌、子宫颈癌的早诊早治项目工作会议。
三、数据
(一)子宫颈癌项目进展情况

每个项目点的筛查任务均为3500人,顺应性=实查人数/适龄人口

1、阴道镜转诊率=接受阴道镜检查的妇女数/筛查妇女总数×100%。反映通过醋酸和碘染色肉眼观察(VIA/VILI)阳性对象,需要进一步用阴道镜检查确诊的比例。
2、活检率=取活检的妇女数/筛查妇女总数×100%。阴道镜结果异常时,要在病变处取活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3、早诊率=筛查发现的早期病变/(筛查发现的早期病变+晚期病变)。
(二)食管癌项目进展情况

*筛查任务为2000人,#筛查任务为1000人,顺应性=实查人数/适龄人口
早诊率=筛查发现的早期病变/(筛查发现的早期病变+晚期病变),早诊率越高,筛查的意义越大。
四、工作体会
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是“民心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癌症高发区群众的关心,深受群众欢迎,各地政府也将这一项目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带动了高发现场的防治工作,群众发动过程就是最好的癌症防治知识普及的过程,早诊早治的良好实例使群众树立了癌症可防可治的信心。中央的投入带动了地方的投入,使癌症高发现场的防治充满活力。如林州筛查确诊的患者治疗时,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可高达80%,磁县成立了癌症早诊早治中心,投入380万更新设备,主动扩大了筛查范围。
初步工作结果显示,目前的癌症早诊早治方案可行,不但有效地发现了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患者,治疗效果良好,而且在卫生经济学方面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把癌症防治的关口前移,有效地降低了因癌症晚期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疾病经济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经培训后技术水平也明显提高。
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项目的范围小,难于形成规模效益,建议以子宫颈癌为重点,兼顾食管癌、大肠癌、鼻咽癌、肝癌和乳腺癌等有有效的早诊早治措施的癌症,逐步将癌症早诊早治工作覆盖全国。二是癌症防治队伍的整体技术力量还有待完善,应继续加强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