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青海省海晏县着力构筑“一湖一河”生态绿色屏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28日   来源:青海日报

    走出湟源峡谷,公路两旁的绿色依然在向前延伸。为全面改善青海省海晏县的生态环境,自2001年起,该县投资2917万元先后实施了“三北”四期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等林业重点项目,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6.01%增加到8.8%,有效地遏制了草场沙化、退化,对青海湖北岸及湟水河的生态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海晏县地处青海湖北岸和湟水河源头,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周边乃至全省的生态大环境,为此,林业建设引起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整治,自2001年至今,实施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体系建设人工造林3.4万亩,封山育林7.7万亩,飞播造林1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10.72万亩;退耕还林(草)工程退耕还林1.75万亩,配套荒山治理16.8万亩;薪炭林及其他工程完成人工造林4.26万亩。这些项目工程的实施,使该地区天然林得到了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得到一定缓解,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开始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根据环湖沙地的实际,该县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方法,采用“沙丘间洼地利用客土、有机肥、水配置成营养土坨的深植沙棘技术”,截至目前,共营造防风固沙林3.68万亩,封(沙)山育林12万亩,成活率达85%,保存率80%以上。经过多年的治理,封育区内的沙蒿、金银露梅等天然植物逐步恢复,人工营造的沙棘生长良好,环湖沙漠化初步得到遏制,该地区1.8平方公里的残败天然林得到安全保护。

    此外,加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态建设成效,在防沙治沙中,依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差异,确定治理重点和治理方式,大力推广沙地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坚持乔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造林和封育结合,以封育为主,加大了灌草和封沙(山)育林(草)的建设比重,使造林种草成活率和保存率有了较大提高。(姜海军)

 
 
 相关链接
· 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以来鼠害初步遏制
· 青海:南川河流域及黄河上中游生态修复见成效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