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7年年会在完成各项议题后圆满闭幕。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周生贤做总结讲话。
周生贤说,本次会议围绕“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委员们畅所欲言,为中国政府提出了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三天的深入研讨,会议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是会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委员会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对中国未来环境保护事业充满信心。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关键阶段,环境保护的压力将更大,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气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创新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难题。二是形成了高质量的政策建议。三是形成了更具活力的研究机制。大家深刻感受到,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与委员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交流越来越深,中国政府越来越渴望倾听各方面的声音。国合会提出的政策建议正广泛地应用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各个领域。
周生贤表示,随着中国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深入,国合会发挥的作用也更为突出,面临的历史任务也更为艰巨。要更加注重解决中国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更加注重环保技术的研发和交流,更加注重环保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更加注重环境政策措施的试点示范与推广。他最后代表国合会主席团,向已经离任的委员们表示敬意,向新一届国合会各位委员和专家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闭幕式由国合会执行副主席布兰德主持;国合会秘书长祝光耀介绍了国合会工作安排;国合会副主席特普费尔、布兰德致闭幕辞。
周生贤在国合会2007年年会上发表特别演讲指出
以污染减排为重点 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
11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执行副主席周生贤在国合会2007年年会上发表了题为“以污染减排为重点 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特别演讲。他表示,解决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项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中国政府将与国际社会精诚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周生贤首先对国合会多年来的工作表示赞赏和感谢。他说,国合会自成立至今,一批又一批委员和专家乐于奉献,默默工作,使其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国合会针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许多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国合会成为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携手合作的典范。
周生贤介绍了我国环保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他说,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将节能减排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经过艰苦努力,前三季度,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实现双双下降,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8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下降0.28%,首次由升转降。这主要得益于三大减排措施正在发挥显著作用。一是工程减排。截至目前,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已提高到近60%,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占全部火电装机容量的比例提高到45%。二是结构减排。今年前三季度,关停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500万吨、电石40万吨、机焦1100万吨、小炼铁969万吨、小炼钢873万吨,淘汰小造纸产能170万吨、酒精产能35万吨。全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的目标提前两个月实现。三是管理减排。对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地区采取“区域限批”, 开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周生贤指出,污染减排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充分说明了中国政府采取的环保政策措施是符合国情、切实有效的。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今年以来,太湖、巢湖、滇池相继大规模暴发蓝藻,一些重要的饮用水源相继受到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江河湖海已经不堪重负。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我们认真总结了水环境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古往今来社会治理的实践,在充分尊重自然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通过给予江河湖海人文关怀,恢复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环境基础。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关键是要采取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大力削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环境准入条件,严禁向水体排放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快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步伐,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努力让江河湖海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在谈到气候变化问题时,周生贤强调,人类社会正面临空前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已经是一个现实的威胁。他就此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世界各国应本着坦诚务实的精神精诚合作。发达国家应该正视自己的历史责任和当前人均排放水平仍然居高的现实,制定更加长远和更加严格的目标,持续不断地进行减排。发展中国家应根据自身能力积极采取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只有各国坦诚务实、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二,转变发展方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措施。气候变化本质上是发展问题。无视贫困,用停滞发展的方式去应对气候变化不可行;无视气候变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也不可取。根本的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以对社会、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实现经济增长,消除贫困;以勤俭节约的精神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反对奢侈浪费。
第三,技术开发和合作具有决定性作用。国际社会要增加资金投入,扩大信息交流,加强节能、环保、低碳能源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合作,特别应强调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发达国家在技术推广和利用方面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使发展中国家买得起,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