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娃也能和上海囡一样,获得同等的技能培训与就业机会。7日,“共享阳光”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就业援助行动在上海市推开。记者从团市委获悉,在前期的试点中,援助对象100%获得了中专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100%实现了成功就业。
“共享阳光”是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团市委和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联手推出的一项就业援助行动,旨在帮助第二代来沪青少年提高学历、掌握技能,增进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当前,上海流动人口已达到627万人,其中随父母或亲友来沪的第二代青少年超过30%。团市委一项调查显示,58.5%的受访青年觉得学历和技能缺乏是求职的最大瓶颈;81.9%的青年强烈希望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但他们中的大部分连每年200元的培训费都无法承受。
“共享阳光”行动正是针对来沪青少年学历或技能上继续深造的渠道较少,通过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实现就业能力和就业岗位双保障。这样既满足第二代来沪青少年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需求,也实现对外来人口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共享阳光”行动面向全市年龄在17—22周岁的无业(失业)的来沪务工人员子女。具体要求包括:最高学历为初中,身体健康,无不良行为表现,有积极求学和就业愿望,所在家庭人均月收入在600元以下。主办方表示,行动将为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免费教育就业培训,因此试图聚焦来沪务工人员中最困难的群体。
据了解,在此次为期一年半的学历和技能培训中,学员将免费接受一门中专学历培训和一门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包括旅游服务与管理、机电一体化、物流管理和会展实务与管理。完成全部课程并通过技能考试的学员可获得成人中专学历文凭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学员还将由学校直接定向推荐前往用工企业就业,包括大型物流企业和会展公司等。
此前,“共享阳光”行动曾在外来人口相对较多的闵行进行试点。20名学员来自安徽、四川、江西、甘肃、福建、贵州、河南和湖南等地。毕业后,大部分学员被双汇轮胎厂录用,部分学员在上海移动1860服务台工作,还有部分学员就读电视大专。来自河南的小伙子刘志武感慨,到上海后他一直靠打零工度日,想学点技术,但怕贵也怕被骗。“得知我们这些没上海户口的人也能和上海青年一样上培训课,我真是高兴坏了!”现在,掌握了多媒体制作和计算机初级操作的他已成为一家单位的正式合同工,每月收入达到1500元。(孟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