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河南的农村娃娃来说,即将过去的2007年,可谓好事多多、喜事连连。
“两免一补”资助面全国第一
今年秋季开学,河南全省1300万中小学生切实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河南资助面位居全国第一。
为保障“两免一补”资金落实到位,河南省出台了实施方案。具体标准为:农村初中每生每学期100元,县镇初中115元;农村小学75元,县镇小学90元;特殊教育115元。享受补助生活费的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间,每生每天补助1元。
针对民办教育“两免一补”问题,该方案也有了明确规定,即在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正式设立的农村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就读、符合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资助条件的学生,也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的资助政策。
748万农村娃用上崭新课桌凳
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依然很差,学生课桌凳残缺、破旧、配备数量不足的情况非常严重。
2007年,河南省政府决定全面实施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桌凳更新配置工程,省委、省政府又把这项工程列入为全省人民要办好的十大实事之一。省财政共筹措资金6亿元,其中5.9亿元用于课桌凳更新,1000万元用于课桌凳维修。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全省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已全部完成,全省748万名农村娃用上了崭新的课桌凳,共更新配置中小学课桌凳374万多套,比原计划多配置5.3万套,工程涉及项目学校24633所。
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农村地区中小学课桌凳自带、残破的状况,这项工程被全省人民赞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率达99.9%
来自河南省教育厅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秋季全省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农民工适龄同住子女21.07万人,安排入学21.06万人,入学率达99.9%(其中入公办学校比率为83.1%)。
河南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作为进一步提高本地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清理和取消不利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的不合理限制,简化各种入学手续。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主渠道作用,在严格控制班额、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潜力,无条件、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同住子女入学。 (记者 王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