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召开首都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会议,来自京郊区县和首都高校的代表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支持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副市长牛有成出席。
北京市于2005年启动首都高校对口支援远郊区县工作,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科技、人才、技术等优势,重点支援京郊农村义务教育,为当地教师、干部、农民提供培训,推动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选派博士生、青年教师到区县挂职锻炼,并在远郊区县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在对口支援合作工作中,北京市共有58所高校已与远郊区县达成支援远郊区县义务教育意向,支援远郊区县中小学107所;10所高校有23项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在区县转化推广;6所高校还与区县达成教师、博士生到区县挂职或支教的协议。据统计,截至2007年11月,高校与区县有意向或达成协议的项目共有122个,其中有18个项目已达成初步意向;66个项目已经达成具体意向或协议,并开始按计划开展;38个项目已经完成。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分别与昌平、通州、延庆等6个区县签约,这些高校将根据自身科技优势,开展农林科技、环境保护、基础教育等10个项目的扶持,同时有关区县也将为高校提供科研项目支持服务。
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并发展一批都市型特色农业,这需要人力和科技支撑,而首都教育资源丰富,高校具有技术、人才、科技理念等优势,为此,北京市借助高校的力量,把高校中先进的知识、理念、技术等传播到京郊农村中,以推进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记者景鹏 实习记者巩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