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渝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24日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用地量日益加大,重庆市力求用较少的土地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着重从严格监督管理、加快开发进度、盘活存量土地等入手,多管齐下,综合管理,形成了一套节约集约用地的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较好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监督管理有力度。在项目审批时,突出“严”字,严格落实项目用地预审制度,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格全程监管,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决不审批。近年来,重庆市有120多个项目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而没有通过规划用地预审,有50多个项目重新选址,共涉及3.5万多亩土地。2004年报请市政府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指数(二、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纳入对区县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内容,2006年与区县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耕地保护目标落实情况纳入区县政府年度工作考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这些措施有效的促使区县严格节约集约用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二是企业投资抓强度。严格执行供地目录,依据定额指标及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等因素,综合确定供地数量,坚决核减超指标的用地。2004年以来,重庆市国土房管局抓住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容积率等7项与集约节约用地相关的重点指标,会同市经委出台了《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布局指导意见》,提高了园区土地利用效益。以后将逐年提高控制标准。2007年1-11月,重庆市各类开发区、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8亿元)的42%。

    三是地上建筑抓高度。为了鼓励企业用地向空中发展,重庆市政府出台了《特色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意见》,优先保障标准厂房用地,促使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发展楼宇工业。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厂房290多万平方米,其中海王星科技大厦标准厂房高达10层,已入驻霍尼韦尔、金算盘等各类高科技企业108家,2006年实现产值57亿元、税收3亿元。

    四是土地开发抓进度。为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开发利用,建立土地供应台帐,加强项目用地跟踪管理,明确开发进度,避免了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坚决处置久划不拆、久拆不完、久拆不建、久建不完的“四久”工程,近年来处置了120多个“烂尾楼”。

    五是盘活存量抓广度。为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向空中要地,把盘活存量土地的触角延伸到旧城、地下、荒坡、滩涂等。为实现向旧城要地,针对主城区危旧房多、污染企业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占地量大的特点,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盘活存量土地。近年来已返还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25.5亿元用于旧城改造。为鼓励企业向地下要地,实行了地下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和土地出让金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重庆市将抗战时期到解放后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地下防空设施改造拓展成地下轻轨交通线,已经通车的轻轨二号线途经渝中区的8个站台有3个在地下。为了向荒坡要地,在项目规划设计时,尽量避开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2003年以来重庆市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1451公里,按山岭重丘区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计算,共需用地21万多亩,但通过优化方案,尽量修建桥梁、隧道和利用“四荒地”,节约用地9万余亩。同时,合理利用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形成了具有山城特色的坡地建筑风格。为了向滩涂要地,重庆市利用境内江河众多的特点,修路时尽量在滩涂架高架桥节约土地。如渝中半岛的长江、嘉陵江两条滨江路长17.8公里,其中10.3公里是采取高架桥利用两江滩涂进行建设的,节约土地370多亩。

 
 
 相关链接
·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研究节约集约用地等事项
· 国务院就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发出通知
· 国土资源部:我国节约集约用地市场基础逐步形成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必须长期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 贯彻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我国"节地运动"成效显著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