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日前宣布,广大交通干部职工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抗灾保通工作的决定性胜利,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的光荣任务。
这场胜利实在来之不易!
今天,当抗灾重点转向一手抓抗灾保通、一手抓全面工作时,当我们回顾一个多月来交通干部职工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全力做到保通时,我们看到了交通干部职工在关键时刻众志成城、不怕牺牲、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精神,看到了科学抗灾的力量。
科学部署 一线指挥
低温、冰冻、暴雪,1月10日以来席卷大半个中国。在这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强的灾害中,交通受灾首当其冲:13个省区公路多次中断,21条国道近4万公里路段通行受阻,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曾出现3万多台车辆排成190多公里的长龙、8万多人受阻的困境……
历史罕见的灾害紧紧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总揽全局,科学部署,牢牢把握着抗灾救灾的主动权。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抗灾一线,亲切慰问包括养路员在内的抗灾群众。温家宝总理两下湖南,并到广东、贵州、江西等地指挥抗灾,慰问路政人员、长途汽车司机和旅客。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纷纷奔赴抗灾救灾一线进行指导。中央领导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极大鼓舞了交通职工的斗志和干劲。
交通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抗灾救灾工作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要求,把保“通路”作为首要任务。部领导统筹协调,突出重点,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部署防抗措施,紧急协调有关省份和部门向湖南调集平地机、汽车防滑链和融雪物资,对重灾区及早下拨救灾资金,部机关和部属在京单位紧急捐款……据初步统计,上路除雪破冰的交通干部职工达368多万人次,投入抗灾机械设备29万多台次、应急运力18.6万辆、融雪和防滑材料等价值约10亿元的物资,资金投入达25.1亿元,减免车辆通行费约21亿元。
从1月29日至2月3日,李盛霖部长多次往返于湖南、广东京珠高速公路受灾最重路段,与公安部、解放军、武警部队和两省领导一起部署、指挥除冰,疏导交通。2月3日晚,该路段基本打通,滞留车辆疏散完毕。其他部领导分头赶赴受灾严重地区,靠前指挥协调,由部总工和司局长组成的几个工作组急赴关键地区,指导做好“五个力保”。
安徽实行了省级领导牵头负责的抗雪保畅工作责任制,13位省级领导负责13条重要公路的保畅工作,成立了高速公路重要阻断节点现场指挥部,坚持24小时严防死守,全力开展道路清障、保畅和救助工作。河南等省分管经济运行、公安、交通的副省长们都深入一线、靠前指挥。
党政军民齐上阵,除冰雪、保畅通成为一场真正意义的“人民战争”。交通干部职工、解放军、武警官兵、沿线群众紧急行动起来。他们累了打个盹,饿了啃面包、吃盒饭,脸冻伤、手冻裂,在所不辞。安徽省全椒县交通局工会副主任王勇、江西路政员郭燚等全国交通系统10位同志,在这次抗灾中献出了宝贵生命。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击灾害精神,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应急机制发挥威力
严重的灾害,再次考验了交通部门和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应急反应能力。未雨绸缪、及早启动应急机制的省区掌握了抗灾救灾的主动权。
春运前,河南省运管局就对全省运输企业的应急运输预案和应急运力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了互查。气象部门预报强降雪前,河南就组建了“高速公路恶劣天气应急处置机动队”。降雪后,他们按照预案,分兵把守,各就其位,调动1.13万台班除雪设备和2.4万多人次养护人员,有雪就扫,有冰就除,不分昼夜,给车辆安装防滑链,对坡道、桥涵及时采取防滑处理。加上统一调度,科学合理疏导车辆,高速公路车辆拥堵滞留现象大大减少。河南除了“自扫门前雪”外,还派出技术人员和铲雪设备支援湖南。
浙江立足于“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亡羊补牢”。最为严重的冰雪灾害尚未来袭,“战鼓”已经擂响,全民动员防雪抗灾的号令已经发出,人力物力财力已准备妥当。
2月1日晚,交通部决定京珠高速公路滞留车辆进入江西分流,沿线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启动应急机制,紧急动员,连夜组织1万余名干部职工上路破冰除雪。昌九高速公路100多公里的路线上,平均每两公里设置一个作业点,平均每10公里配备一台机械,用最短的时间为过境车辆辟出一条车道。
江苏充分发挥大交通管理体制的优势,公铁联动,科学调度。高速公路封闭堵塞,运管机构安排车辆行驶普通干线公路;大桥封闭堵塞,安排车辆汽渡过江;公路堵,铁路及时增开临客;火车旅客积压,汽车组织疏运。
湖北推行襄樊“集中发班、编组运行、专车护送、控制车速”的运行方式,较好保障了冰雪天气下旅客疏运的安全畅通。为解决重点危险冰雪路段的行车安全,运管人员采取陪同旅客步行翻山、车辆空车越岭的运输方式,有效破解了危险冰雪路段的疏运“瓶颈”,确保了旅客人身安全。
江西、江苏等地充分发挥GPS安全监控平台的作用,随时查阅各地发班车辆途中运行情况和滞留旅客情况,协调车辆滞留地运管部门和运输企业及时出动救援。依靠科技手段,决策更科学、指挥更准确、调度更及时。
加强协调 及时沟通
冰雪后,一条长距离公路的保通,没有比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更可怕,没有比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运输部门和司乘人员、旅客之间的及时沟通、加强协调、互相理解更珍贵,没有比雪中送炭、热情帮助更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浙江运管系统及时搜集、整合、发布道路信息。全省运管系统每天派出30余人到周边省份道路蹲点,及时了解报告当地道路通行情况。浙江省运管局还与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运管部门建立了道路天气情况信息通报制度,与省内公安交警、交投集团、公路局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每天分4次将周边省份及全省的道路天气信息上网发布,及时告知运输企业和广大旅客,确保了运输企业和司机的有效运输。
湖北迅速与河南、湖南建立协作机制,每小时沟通一次信息,主动采取了间断放行、分流车辆等配合措施。此外,湖北还积极与安徽、江西协作,有效加快了疏通进程。
广西、江苏等地利用高速公路沿线收费站、服务区、路上可变信息板、客运站屏幕、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渠道,及时发布气象、路况、公路、铁路和民航班次是否开通等信息。为加快车辆疏导,不少省区疏散线路收费站免费放行受堵车辆。
河南省公安、交通、气象部门与省广播电台联合成立了“道路交通临时应急指挥中心”,利用交通频道、旅游频道及新闻频道,搜集、发布信息,及时与有关方面及被困人员联系,开展救援。
大雪无情,人间有爱。为了让滞留的司乘人员和旅客不挨饿、不受冻、有水喝,车辆有燃油,各地组织人员免费送开水、食品、棉衣、燃油、药品……湖南株洲市运管处调集20多辆客车按照每两公里一辆车在京珠高速公路设置救援点,及时向受困人员提供救助。江西公路收费站对车辆免费放行后,迅速转变职能,免费向司乘人员提供热水、方便面、常用药品。昌九高速公路邹家河所赶制出1000余份交通指南图,为分流下路车辆导路。江西省稽征部门各收费所站专门设立车辆救助点,为司乘人员免费提供汽车检修工具。
加快重建 防患未然
针对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一遇的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矫梅燕认为,全球变暖会导致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飓风等极端天气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加大。
虽然当前南方受灾省份的灾情已经缓解,全国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保持畅通,但是交通灾后恢复和重建、春运、电煤等重要物资运输等工作依然繁重,“保交通”依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思想上丝毫不能麻痹,在工作上丝毫不能放松。特别是应对恶劣的自然灾害,交通人更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灾后评估研究,不断完善长效应急机制,防患于未然。
最近,不少在一线抗灾的运管局长们在本报撰文发表意见。他们有的坦言,对重大自然灾害思想准备不充分,由于多年“暖冬”,对南方会遇到暴雪天气预见性不强;信息不畅通,综合协调机制不健全;一些物资储备不充分,造成应急工作的被动;运输组织安排过于保守,稍有风雪雾雨,车辆就停班停运。他们建议,今后应切实理顺交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政府应继续加强对重点运输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灾害补偿机制,以便在灾害发生时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科学抗灾能力,提高驾驶员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安全行车的技能;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在抗灾中统一调配各种运输资源。
科学抗灾,科学发展。一手抓抗灾保通,一手抓全面工作,把恢复性重建和适应性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我们一定能夺取抗灾保通工作的全面胜利。(杜迈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