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青海建设生态文明建立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1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20日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地域辽阔,境内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和多样的自然景观为各类野生动物、植物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巨大的生态空间。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1处,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7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稳步建设,已使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0.8个百分点。

    青海省建立的11处类型多样,布局合理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全国自然保护区区划类型划分,涉及三大类别7个类型,涵盖着珍稀野生动物植物保护、森林灌丛生态系统,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荒漠化生态系统和地质遗迹等类。

    保护区分布为:东部、东北部建有孟达、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通北川河源区省级保护区;北部有祁连山省级保护区;西部有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有三江源、隆宝湖国家级保护区;中部的柴达木盆地则建有格尔木胡杨林、柴达木梭梭林、德令哈可鲁克湖——托素湖湿地和诺木洪省级保护区。这些保护区不仅保护的物种多,保护的范围大,而且涉及了各类型生态系统,使青海的保护区建设形成了以自然生态系统、区域性生物物种及遗传基因多样性和湿地资源保护为主的较为完整的保护区网络,它将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在资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具大的作用。11个保护区中,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7个。被人们所熟知的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就突出着保护与综合治理,该保护区覆盖着青海省的青南地区,面积达15.23万平方公里,划建有18处保护分区。

    以建立生态文明为发展核心,近年来,青海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思路有了较大的调整,注重了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注重了社区群众的参与,注重了保护区的“保护、科研、宣传和服务社会”多种功能的发挥。青海湖、可可西里保护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已做出了努力,正在实施建设的三江源保护区更是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放在了首位,75个亿的投资中用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投资就达49.55亿元,用于改善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有22.23亿元。这些投资的实施不仅促进了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关链接
· 生态科普:气候异常导致青海部分牧区牧草减产
· 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以来鼠害初步遏制
· 代表呼吁尽快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规划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