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余名公务员登记工作全面完成,坚持"凡进必考"招录公务员7486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在全国率先展开,引进国内外各类急需人才6733人投身陕西省经济建设,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为农村招聘高校毕业生3635人,近8000名专业技术人员赴农村从事支医支教支农……五年来,全省各级人事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建设西部强省奋斗目标,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认真实施公务员法,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公务员法颁布后,各级人事部门及时开展了学习、宣传和培训,完成了18.25万名公务员登记工作,同步开展了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审批工作,市以上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审批工作基本完成。坚持"凡进必考"制度,五年来共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录公务员7372名,从在职人员中招录高学历公务员114名。抓好公务员"四类"培训,共培训公务员120万人次。对省政府所属部门的重要工作、重点项目进行督查考评,建立起了比较科学规范的政府部门工作督查考评和公务员考核体系。
--坚持改革创新,各项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我省认真制定方案,周密组织实施,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工作顺利完成,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平稳入轨,48个县(区)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我省出台了聘用合同管理、考核、公开招聘、岗位设置管理等文件,基本完成了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启动了广电、文化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聘用制作为事业单位基本用人制度初步确立。全面实行了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招聘人员1.9万人。在全国率先部署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实施工作正在平稳推进。深化职称改革,出台了五项改革办法,对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条件作了适当倾斜。五年来共评审高级职称3.4万人,破格晋升职称1860人。
--以高层次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以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为重点,我省积极实施"新世纪三五人才工程",选拔第一、二、三层次人才90名、637名和5600名。选拔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8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86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73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73人。博士后建站规模翻了三番,设站规模居全国第四位,达168家,在站博士后521人,五年共培养博士后1546人。同时,我省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全面启动了"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我省还大力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激励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投身基层建功立业的政策措施,两年共为基层招聘从医从教和从事农技服务高校毕业生3635人,选派近8000名专业技术人员赴农村从事支医支教支农工作,初步缓解了基层人才匮乏的矛盾。
--大力吸引国内外人才智力,成果和效益不断显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我省积极引进经济发展中急需的国内外人才,五年以来引进各类人才6733人,其中两院院士14名,正高级职称421名。聘请外国专家5113人次,海外留学人员2250名,执行引智项目809个,组织3985人出国(境)培训。全省已建成6个国家级、49个省级引智成果示范基地(单位),24名外国专家获"三秦友谊奖",其中6名荣获国家"友谊奖"。
--人才市场化配置体系不断健全,基础性作用得到发挥。以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为主体,全省人才中介机构达到204家;以中国西安人才网为基础,建成省市及部分县区的人才公共信息服务网络。五年全省共举办人才交流会2952场次,进场单位达72725家,入场人才246.9万人次,提供职位44万个,实现人才流动40多万人次,管理流动人员档案53.97万份。多种形式的人才服务,为422.8万人次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推荐、就业见习、就业辅导等服务。加强了区域人才交流合作,与西部12个省区市和长三角3省市建立了人才开发合作关系。
--军转安置任务圆满完成,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积极平稳。五年来,全省共安置军转干部16092名,有力地配合了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目标的实现,建立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长效工作机制和责任制,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生活困难补助,完成了"三拖欠"收尾工作,符合再就业条件的企业下岗军转干部全部实现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