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1日召开的甘肃省食品安全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上获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集中整治,全省药品市场秩序显著好转,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报秩序和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挂靠经营、超范围超方式经营和违法药品广告等重点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得到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逐步完善,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006年下半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甘肃省开展了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在药品研制环节,重点开展了品种清理整顿,对近两年申报的212个药品进行了全面核查,其中,有182个通过真实性核查,通过率为85.8%,位居全国前列;对3017个药品批准文号进行了全面清查,并启动了药品再注册申报工作。在生产环节,重点强化质量监管,分别向9家生产企业派驻10名驻厂监督员,对甘肃省现有的3家大容量注射剂生产企业的72个品种全部进行核查,并建成了全省药品类易制毒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初步实现了对相关企业的网络动态监控。在流通环节,重点打击非法经营活动,对全省7550家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覆盖面达100%。其中,合格6818家,取缔挂靠经营、无证经营43家,吊销经营许可证49家。2007年,全省共立案4271件,处罚4270件,结案4214件,移交司法机关2件。
2007年,甘肃省加大了违法广告审批查处力度,对在甘肃省发布情节严重的违法广告所宣传的11种药品采取停止销售等强制措施,曝光违法药品广告10起,移交工商部门进行查处107个,并进行了公告。(记者宜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