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将积极开展净农资保春耕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行为,让农民用上放心的种子、放心的化肥、放心的农药,维护良好的农资市场秩序。
该市工商部门严把农资主体准入,强化措施责任到位。实行农资市场监管 “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层层签订《农资市场监管目标责任书》,形成级级有分工,人人有责任的监管责任体系。各区县局要对辖区农资经销户进行排查摸底,在春播前夕开展农资商品质量定向检测,公布检测结果,发布消费警示,防止不合格农资商品流入农资市场。该市还将围绕“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采取“内部联动、部门联合、企业联手、消费者联防”方式和“普遍拉网、重点出击”等措施,从严从快查处农资违法案件。积极推进12315进乡村、进集市、进门店,在行政村设立工商服务站、三农服务站和农资协管站,努力实现农民投诉不出村,当天投诉、当天分流、三天反馈、一周办结。
市质监部门从3月15日至4月15日,以农药、化肥、农膜、农机为重点产品,以春耕季节为重点整治阶段,与名优农资产品生产企业联合组织开展“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农资打假下乡活动,集中组织力量,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保持农资打假高压态势。同时,将加大对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的巡查力度,建立健全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农资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档案,对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多次检查不合格的,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实施动态跟踪。加强对农资产品主要生产地区或主要集散地实行重点区域监管。对长寿、江津、渝北、大足、荣昌、永川、九龙坡、万州、涪陵、大渡口等区县为化肥、农药、农机等农资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区或主要集散地为农资专项重点整治区域,实行重点监管,确保不让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流入市场。
该市为了保证春耕生产所需化肥质量,保护农民利益,满足农民需求,严把质量关,市供销总社将加强对化肥价格的监测检查。在货源组织中,督促各农资企业严把商品进货质量关,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化肥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同时,督促化肥经销企业严格执行进销差率、批零差率、最高限价等规定,让老百姓买到货真价实的化肥。市总社将加大对化肥库存、销售和市场价格情况的动态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确保市场稳定,重点是加强对尿素、磷酸二铵等高浓度磷复合肥价格情况的监测,各区县供销社要实行每周报告制。
同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网络优势,推进科技兴农进程,特别要指导各类专业合作社积极做好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合理用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各地供销社应加强各养殖专业合作社有机肥的利用,将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面源污染变废为宝,开辟增收途径,并积极推广有机农家肥与化肥的结合使用,既保护耕地又降低土地对化肥的依赖。
全市供销系统针对我市广大农民住地分散、交通不便的现状,将充分利用供销全国总社实施的“新网工程”和发改委“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以农业银行推行“惠农卡”为契机整合农资网络,在全市已建立的农资连锁网点基础上不断增加网点数量,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农资放心店。各销售网点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供便民服务,既可以采取以物易物、减少农民现金支出的便民措施,也可以利用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运输工具,将化肥等农用物资直接送到田间地头,以最大限度降低农民农业生产成本,确保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