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林业局祝列克副局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祝列克副局长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自2001年实施以来,集中连片的林草植被发挥了明显的防护功能,地表起沙得到有效遏制,风沙危害明显减轻,生态防护功能显著增加,工程区已从沙尘暴加强区变为减弱区,为举办“绿色奥运”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据监测与评估,2005年与2001年相比,京津工程区植被盖度提高了10.5~20.4%;土壤风蚀、水蚀明显减轻,五年净减少1.96亿吨,减幅达16.4%;地表向大气释尘量明显减少,净减少495万吨,减幅达15.8%;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增加1863.4万吨,增加了10.1%;植被固碳效果逐年增加,增加了1068.3万吨,提高了10.1%,相当于多吸收了3917万吨二氧化碳。
祝列克副局长指出,京津工程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任务仍很艰巨,要充分认识工程区生态建设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和紧迫性。通过加强治沙法的贯彻与执行,强化林草植被保护,切实巩固工程建设成果;通过改革,激活工程建设的原动力,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建设机制;通过科技创新,解决植被结构优化问题,增加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通过产业发展,解决农牧民收入增长的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通过管理手段的创新,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解决作业设计规范化的问题,使工程管理更适应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推进工程林业建设迈向新阶段。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今年的林业建设任务545.28万亩,比去年增加了58%,任务十分繁重。祝列克副局长要求工程区各省区要着力抓好八项工作:
第一,强化督导,保质保量完成好林业建设任务。各地要抓紧分解落实计划任务,做到早准备、早部署、早动手,继续强化责任制的落实;各地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搞好作业设计,慎重审批树种单一的大面积纯林设计;加强苗木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用上良种壮苗;加强造林督查与指导,确保全年生产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第二,加强林木抚育和管护,进一步提高林地效益。在加大工程区林草植被建设的同时,要提高林地经营水平,加强补植补造和抚育管护,保障工程区林草植被覆盖稳步增加,生态防护功能和生态承载力不断提高,林地资源利用进一步优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第三,进一步明晰产权,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内在动力。各地要抓紧完成已造林地的确权发证,对权属不清、经营主体不明确的,要尽快明晰,把产权明确到户。对于生态公益林的改革要继续在试点基础上,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加快推进改革步伐,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第四,落实好退耕还林政策,切实巩固建设成果。各地要落实好国务院25号文件和六部委《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尽快研究并落实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各地在安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时,要充分考虑还林成果的可持续性,用于补植补造、抚育管护、发展后续产业等方面,使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有效保护。
第五,发展林沙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各地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本地区林沙产业快速发展。对于符合条件的林沙产业项目,要积极配合当地银行部门争取给予防沙治沙贴息贷款扶持,鼓励和支持各类工商企业参与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第六,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要继续推广应用抗逆性强的乔灌草品种,干旱、半干旱地区营造林先进技术;加强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功能;加强对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做好农牧民群众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治沙技术和致富手段。要进一步完善工程效益评价机制,为工程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第七,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搞好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今年是奥运年,专家预测今春我国北方出现强沙尘暴的可能性较大,各地要汲取这次南方抗击雪灾的经验与教训,切实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应急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抓好监测预警体系和灾害应急协作机制建设;要及时高质量地报送灾害信息,落实信息定期报告制度。同时,各地要抓好沙尘暴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防范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切实将灾害减到最低程度。
第八,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围绕“绿色的承诺”宣传工程建设为“绿色奥运”所做出的重要贡献。通过舆论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水平和生态文明意识。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化生态环境就是促进生产力的现代生态文明观,不断提高人们参与防沙治沙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