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3月5日召开的广西种子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2008年广西的粮食总产目标要达到1566万吨以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会议提出,在当前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这一关键时期,要把粮食生产和农业用种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力争灾年夺丰收。
最近5年,自治区农业产值连年增长,农业增加值近四年来全国排名年均上升一位,农民收入连年增加,人均纯收入升至3224元,增幅创近十年新高,是自治区农业和农村发展最好的5年,也是农民得实惠最多的5年。值得一提的是,在多灾、重灾等重重困难下,自治区粮食连续三年增产增收,总产达1551.6万吨,增长0.8%,单产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成绩的取得,种子管理工作功不可没。
然而,今年持续性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引发的冻害,对自治区“双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生产造成很大影响。自治区境内“早制晚用”的“双杂”制种基本绝收,绝收面积达26288亩,直接经济损失达4200万元。制种方面的损失严重,将会对自治区晚造粮食生产用种的供应产生影响,特别是晚造水稻生产用种供应影响较大,水稻感光品种种子供应紧张,部分品种可能会出现缺口。
针对当前形势,会议要求,全区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把粮食生产和农业用种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抢季节促春耕,抓紧良种良法推广,大力支持灾后恢复生产,千方百计稳定粮食面积在5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1566万吨以上;严格种子执法,不断强化种子市场监管,进一步理顺各级种子站的管理职能,尤其要落实好种子管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三大职能;加大农业科研攻关力度,提高种业科技水平,重点抓好农作物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争粮食良种和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超级稻450万亩以上;建立健全种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区、市、县三级网络链接步伐,搞好优良品种信息服务,实现种业信息资源共享;加大对种子管理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充实职工队伍的种子管理知识,提高服务水平。(记者 周映 通讯员 黄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