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徐绍史等领导在植树现场。(李振涛 摄)
风拂杨柳,春归大地,正是植树好时节。
4月5日,首都第24个全民义务植树日。北京市怀柔区庙城镇京承高速公路旁的高各庄植树现场,国土资源部机关和部分在京单位近200名干部职工来往穿梭,挥锨培土,场面十分热烈。
国土资源部领导徐绍史、汪民、王世元、王寿祥、甘藏春、王瑞生参加了植树活动。
徐绍史部长一来到现场,立即投入到植树活动中。他身着淡蓝色运动便装,铲土挖坑,动作十分娴熟。他一边培土,一边同北京市怀柔区委、区政府的负责同志谈起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保护耕地、土地整理、未利用地利用,都是谈不完的话题。
谈起土地开发整理,徐绍史说:“有些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借鉴。成都建立耕地保护基金,每年拿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一部分土地出让金,并且由政府财政资金补一部分,补贴耕地保护较好的地方,这个做法好。”
徐绍史接着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的一部分、土地开垦费、复垦费等,能用来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的相关费用规模不小,地方要与我们一道设法利用好这些资金,真正用到法定用途上来,就能更加有效地保护耕地。”徐部长念念不忘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不断叮嘱大家共同做好工作。
怀柔区委书记王海平一边听一边点头。他介绍,在怀柔区一些村庄,村民建房用地非常紧张。据他估算:“如果能充分利用未利用地,把建设项目摆到山坡上,怀柔能节约1/10的建设用地,耕地保护指标就不会突破。” 他当场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魏成林商议,今后建设要设法充分利用山坡等未利用地。
徐绍史赞同地说:“对,这些想法要向主管部门和领导汇报,依法依规,形成可行的措施。这既保护了耕地,又保障了发展和建设的用地需求。”
部领导与干部职工一边聊天一边劳动,不知不觉间,一垄地上的新树苗便已成排成行。
风清气爽,远山含黛。天气预报下午有雨,大家不时抬头看看天空,高兴地议论,有了这场及时雨,咱们栽下的树苗就一定会长得更旺盛、更挺拔,为首都大地再染一层新绿。(记者 刘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