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在京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在会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对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特别强调,要全力做好地灾防治,保障奥运安全。视频会由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王寿祥主持,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部党组成员王瑞生出席会议。
贠小苏说,要全力做好地灾防治,保障奥运安全。奥运会正值地质灾害多发的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重大。相关省(区、市)要高度重视,专题研究。一是北京、青岛、天津、上海、沈阳、秦皇岛等有赛事的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务必做好市区因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防治工作,要制定巡查、发现、报告的工作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奥运赛事不因地质环境问题而受影响;二是有赛事的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务必做好交通沿线及旅游景点的地质环境安全工作,确保奥运及相关活动与人员安全;三是各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务必做好重大地质灾害点的隐患防范工作,在建的交通建设项目要与交通管理部门一起搞好巡查,防止出现重大灾害事故和群死群伤事件,造成不良影响,为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的氛围。
由于主汛期将至,由降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进入高发期。针对汛期全国地灾防治工作,贠小苏提出,要突出重点,抓好主要工作任务的落实。
第一,要加强隐患点排查,落实防灾责任制。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特别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防灾责任制贯穿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过程。要在汛前联合有关部门把奥运会举办城市、公路铁路沿线、重大建设工程区、旅游区(点)、中小学校舍(区)等区域作为重点进行全面排查。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原隐患点的防灾措施要落实到位。一般隐患点要组织群测群防,险情重、危害大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强化监测,落实专业监测措施。
第二,要认真落实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确定的重要的避灾地点的安全性,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评价,有条件的要开展应急演练。对发现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编制防灾预案。各地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优化地质灾害防治远程会商系统,建设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指挥平台,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争取到2010年底,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立应急响应保障体系。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发生后,国土资源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害现场调查,涉及相关部门业务的,要及时通告,主动协调配合。
第三,要加强值守,确保信息畅通。认真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负责同志以及应急处置人员必须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重要岗位实行主副班制度,要切实安排好节假日应急处置工作,确保足够的应急力量,以保证能够随时启动应急预案。
第四,要加快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湖北和重庆两省(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尽快完成三期应急项目收尾工程,全面启动非应急治理项目,确保在8月底前全面完成三期工作各项建设任务。要继续调整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系统,全力抓好三峡库区汛期应急抢险和防灾减灾工作,认真开展三期项目竣工初步验收和科研工作,整体提升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水平。针对三峡工程蓄水后地质灾害发生的新特点,两省市应组织专家对175米蓄水后的防灾工作进行调查评估,并要针对蓄水中的实际,加强监测,制定预案,落实措施,确保三峡工程安全运营,保障库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要继续深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一方面,对没有完成省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地方,要在科学调查、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在今年内抓紧组织完成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要积极推进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等矿山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多渠道融资的方式,加快矿山环境治理进程,努力消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新建矿山,要在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另一方面,部环境司和矿业重点省要研究矿山地灾防治的办法和政策,探索能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切实逐步解决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保护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和部分市(地)、县(市)的国土资源局设了分会场。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黄琪玉在分会场作了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