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海洋一号B”卫星在轨运行一周年暨卫星数据发布会上获悉,“海洋一号B”卫星在轨运行状态良好,有效荷载工作状态稳定,探测区域已覆盖全球,较好地完成了海洋水色、水温环境监测任务。卫星提供的数据在海洋开发与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监测、海洋科学研究及国际间合作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洋一号B”卫星于去年4月11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9月30日交付国家海洋局使用后,开始了业务运行。作为我国迄今为止发射的第二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B”卫星肩负着重要使命:监测我国近海及全球海洋水色、水温环境,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重要海洋灾害监测和预报等提供支撑。“海洋一号B”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稳定运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海洋立体监测系统。
一年中,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工作,全年共接收“海洋一号B”卫星实时数据742轨,延时数据629轨,原始数据量共计达844GB(十亿字节),累计接收处理并存档卫星数据量达10TB(兆兆字节)。“海洋一号B”卫星在轨交付用户使用后,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通过中心网站、介质分发、网络定向传输等方式,向国内卫星数据用户分发数据,全年累计向国内16家单位分发了114.196GB卫星产品数据,数据分发单位涵盖了海洋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航天部门等。其中,向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单位实现业务化定向分发。
“海洋一号B”卫星开创了我国海洋卫星业务应用的新局面,推动了我国海洋卫星从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化。卫星数据和数据产品已应用于海洋渔场环境探测、水色环境监测、海表温度监测、海洋赤潮和海冰预报等主要业务系统,并逐步成为提升我国海洋管理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2007年,“海洋一号B”卫星累计提供大洋渔场环境数据文件960次,用于指导海洋与渔业部门开展远洋海上生产;制作境内旬平均的海温数据产品310幅,用于海温预报和渔业生产;向有关单位发布卫星监测赤潮通报10次,为赤潮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提供了信息服务;对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的海冰进行实时监测,制作海冰监测实时产品,为我国海冰预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源和定量化数值产品;开展了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海洋研究机构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更加深入地开展海洋卫星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钱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