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在中国人民大学就版权保护问题与首都3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对话。他指出,保护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保护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需要,希望大学生在保护版权方面自觉培养自律意识。同时,他寄语首都大学生:“希望你们成为创造中国版权事业辉煌历史的新一代。”
“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已经习惯从网上下载各种资料,但目前网络上很多内容都是盗版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是否成了盗版的传播者?”针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提出的问题,柳斌杰表示,目前我国版权保护的有关法律只对传播者追究责任,对于个人使用侵权制品,法律上还没有做出禁止的规定。但在互联网上擅自传播他人的作品就构成了侵权,严重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各个国家的版权保护水平有高有低,美国就对侵权制品的传播者和消费者同时追究法律责任。大学生在互联网下载知识产品,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随意下载未经他人授权的知识产品,这是对他人智力劳动成果的不尊重,还为不法行为提供了生存空间,也为那些依靠侵权盗版牟取暴利的不法分子提供了温床。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发扬中华民族诚信、自律的优良传统,提高版权保护意识,不下载、不传播那些侵权作品,形成自觉抵制盗版,尊重知识,尊重版权的良好风尚。
一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提出“当今社会上对于版权保护意识不是很强,如何从政府角度考虑提升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民版权保护意识”,柳斌杰就此回答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起步比较晚。现在进入工业社会,尤其是信息化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成了国际上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不解决,国家的经济文化很难大发展大繁荣,因此,中国政府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一个着眼点就是如何提高我国公民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经过20多年的努力,应该说今天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大大提升。但比起发达国家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版权宣传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因此,政府向广大公民普及法律知识,提升版权意识,是加强版权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自2005年起国家决定每年4月20日至26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目的就是向全民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教育。此外,在前几年就开始把版权教育深入到小学、中学的课程中。在中学和大学中开展了“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版权宣传研究活动”、组织大学生进行保护版权知识竞赛和大学生保护知识产权演讲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向全社会,特别是向青年一代传播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柳斌杰在回答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提出的“我们国家的版权保护是否是为了保护外国人的权益”问题时明确指出,国家版权保护制度,既保护外国权利人,也保护中国权利人,而且保护知识产权主要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看我国现阶段提出的目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主要表现在三个重要方面: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能够充分得到发挥;全民创造意识要有大幅度的提高;国家的自主知识产权要占主导地位。要做到这三点,哪一样都需要保护知识产权。一个没有完整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国家,不会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只有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国家,中国才不会在许多知识产权方面受制于人,这就是我们今天版权保护的目标。(中国新闻出版报 记者赖名芳)
国家版权局举行大学生版权论文颁奖仪式
为迎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到来,4月22日下午,国家版权局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大学生版权论文评奖活动”颁奖仪式。《P2P的刑责之惑》、《论非法演绎作品的保护》等61篇论文获奖。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沈仁干,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牛维麟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主持颁奖仪式。
2007年,国家版权局针对广大高校学生组织策划了“大学生版权论文评奖活动”。活动推出后,在广大高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大学生当中乃至全社会进一步普及了版权保护的基础知识,提高了社会公众版权保护意识,涌现出一批理论功底扎实、有思想见地的高质量版权学术佳作。《中国版权》杂志已将获奖作品汇集成《青春与版权同行——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获奖作品选》由东方出版社出版,柳斌杰为此书作序。
中国政法大学于婷、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黄武双作为获奖代表分别在颁奖会上发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300多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颁奖仪式。(记者赖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