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23日)从有关部门获悉,一季度,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3%,其中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51.7亿元;辖区内国、地税收入1076.1亿元,增长25.6%,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等主体税种均保持20%以上的强劲增长;北京市财政收入470.3亿元,增长38%,增幅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
服务业占比达72.2%
一季度,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2.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31.7亿元,增长12.9%,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24.4%,科研技术服务业增长21.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速,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增长22%。而北京市的制造业也继续向高端化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2%和14.5%,高于工业平均增速。
千万美元项目增44个
数据显示,国际高端产业要素继续向首都聚集。北京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14家,增长6.4%;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增长10.2%。世界500强企业在京新设或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44个,同比增加10个;北京市新增外资创投企业3家。
固定资产投资566亿元
北京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6.1亿元,增长24.8%,增幅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扣除投资价格因素与上年同期持平。投资结构趋于优化,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为26.6%,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投资后,服务业完成投资206.6亿元,增长35.9%;化工、水泥和钢铁行业的投资分别下降45.9%、53.3%和76.9%;房地产投资比重为55.7%,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
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
北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84.1亿元,增长20.5%,增幅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为2004年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市民消费升级的步伐加快,金银珠宝、汽车等高档消费品持续热销,带动同类商品零售额同比提高21.1个百分点。一季度,北京市机动车销售21.2万辆,增长18.7%。
地方财政支出343亿元
一季度,北京市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4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其中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长2.6倍,环境保护支出增长91.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59.8%,教育支出增长18.9%。
在公共财政支持下,重点工程建设进展良好,地铁十号线一期、奥运支线、机场线将于6月通车试运行,地铁四号线、九号线、十号线二期、大兴线、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城市交通路网也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一季度“好天”达67个,为2000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城镇登记失业率1.93%
截至3月底,北京市实有失业人员11.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3%,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取得良好效果,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人数分别比上年底增加18.2万人、21.7万人、16.2万人、10.1万人和7.5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7.9万人和17万人。全市养老金月人均水平达到1608元,同比增长28%,“一老一小”参保人数已达147.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