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重庆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红盾护农”行动为抓手,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加大对农资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确保农资消费安全。结合“红盾护农保春耕”行动的开展,在年检期间依法对全市3万多户各类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好涉农经济户口档案及市场巡查监管动态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二、围绕农资商品监管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开展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全市工商系统把开展农资商品定向监测与快速检测结合起来,做到制度健全、流程规范、程序合法、结果客观。一季度全系统已监测两杂种子136个批次(合格128个批次,不合格8 个批次),肥料115个批次(合格79个批次,不合格36个批次),种子留样67个品种,所有监测情况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进行了公布。
三、强化“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组织开展了查处劣质磷肥的专项行动。查扣重庆巴南区磷肥厂生产的“胜桦”牌不合格过磷酸钙、重庆市巴南区盛霞化肥厂生产的“盛霞”牌不合格过磷酸钙300余吨。一季度立案查处农资案件103件,案值460余万元,罚款75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全市农资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
四、完善红盾护农长效监管机制,不断提高农资市场监管执法效能。进一步完善农资商品准入、农资经营质量承诺制度、市场巡查、市场预警、不合格农资商品退市等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管制度,促进农资市场的规范管理。充分运用12315投诉举报网络,在全市1200多个行政村建立了“一会两站”,使维权网络不断延伸,把维权网络建立在农民家门口。市局成立了农资打假服务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免费向群众发放“种子化肥鉴别方法”、“便民手册”等8种宣传资料、书籍10万余份(册),发送农资经营信誉卡50余万张。进一步规范种子留样备查公告制度,实行农资经营者设立符合种子保存条件的留样室留样,并监督封样。建立健全农资企业和经营者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农资商品的可追溯管理。
五、大力支持建立农资连锁经营和农资放心店,积极开展“农村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引导和鼓励信誉好、规模大的农资企业到乡村开展农资连锁经营,逐步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章程、统一服务规范”的经营模式。支持重庆九禾农资公司在20个区县布点,2008年新增乡镇配送店15个,帮助重庆丰谷农资公司整合经营门市2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