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由厦门大学、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福建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主办的“病毒性肝炎:成就与挑战”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这是一次世界顶级病毒性肝炎专家学者的盛会,17个发表专题报告的特邀嘉宾均是在各种肝炎病的发现及预防控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其中包括在人类对抗病毒性肝炎科技战线上长期处于领袖地位的多位著名科学家。
在为期3天的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将共同回顾自1965年乙型肝炎病毒发现以来的病毒性肝炎研究历史,并探讨当前依然面临的巨大挑战。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福建省副省长李川、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等部、省领导到会并讲话。厦门市市长刘赐贵到会致辞,并向与会的科学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科技部刘燕华副部长在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他说我国防治病毒性肝炎的科技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一是初步形成了肝炎预防、诊断、治疗的技术体系,乙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二是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预防性甲肝疫苗、乙肝疫苗、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等产品在防疫工作中已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性乙肝疫苗已有4个进入临床;三是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在肝炎及其他肝病治疗方面研制出许多新方法和新方案;四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病毒检测试剂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占主导地位;五是肝炎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人工肝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刘燕华副部长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将人口与健康列为重点领域,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技计划将投入近60亿元用于重大疾病防治和药物开发工作,在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专门部署了“重大新药创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2个重大专项。其中已经在重大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科技计划中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研究进行了部署,在疫苗、新型治疗方案、新型免疫疗法、新型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重点攻关。
刘燕华副部长还特别指出我国防治病毒性肝炎科技攻关要做到“六个不”。即:一是防止肝炎病毒感染健康人,即不感染;二是控制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即不复制;三是控制受感染着的发病率,即不发病;四是控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即不硬化;五是降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的癌变发生率,即不癌变;六是提高肝癌的治疗水平,延长患者存活时间,降低死亡率,即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