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上学我就可以不为以后的事情苦恼了,我也可以靠双手养活自己了。”4月24日下午,在滨州技术学院特教系服装专业学习的残疾人刘莉珍告诉记者。在服装班的教室里记者看到,有20多位像刘莉珍一样的残疾人在听老师讲课,同时学做医用白大褂。“在这里我们享受到了‘订单’教育,学业期满,就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上班,而且单位会为我们缴纳养老、医疗、失业、意外伤害、工伤等5项保险。”刘莉珍高兴地说。
山东省残联教育就业部部长张建美介绍说,为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就业促进和就业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省残联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开发社区公益岗位等渠道,5年来共安置9.5万残疾人就业。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五年来收缴1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在落实残疾人就业减免税政策和扶助措施的基础上,实现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3.5万多人,福利企业新安置残疾人3万多人。
为了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山东省对不具备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人实施特殊教育,省残联大力推广随班就读,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全省初步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特殊教育格局。截至2007年底,全省有特教学校153所,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302个,在校残疾学生达到3.4万多人。全省兴建起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245处,五年来培训残疾人5万多人次,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竞争能力。
4月26日,在淄博“百杏”残疾人扶贫基地,记者看到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残疾人肖凤河正在自己的花卉园里紧张地忙碌着。“短短几年,我已经由贫困户转变成一年纯收入两万的园艺师,多亏这个扶残助残项目。”记者了解到,在省残联的大力推动下,政府加大了政策、资金、科技等扶持力度,五年来共帮助35万残疾人脱贫致富。实行开发式扶贫,将扶贫项目落实到户到人,落实康复扶贫贷款1.3亿元,扶持1万多残疾人脱贫,兴建了残疾人扶贫基地586处,安置8000多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1万余户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并积极实施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救济、补助、供养等措施,使32万特困残疾人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在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中,各级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为1.4万户残疾人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使2万多残疾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