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科技服务网项目技术方案科学合理,实用性强,应用面广,效益显著,总体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日前组织有关专家对广西“三农”科技服务网建设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在经过实地考察,听取了项目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效益报告、用户意见、测试报告和查新报告,并经问题质疑后,得出了这一鉴定结论。
“三农”科技服务网是自治区第三轮创新计划的重点内容之一。经过3年建设,目前,该网已建成了覆盖面大的“三农”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该体系由1个自治区级、14个市级、51个县级、402个乡(镇)级、162个重点示范村5级信息服务站组成,服务资源横纵交叉互联,覆盖全区主要农业产业;服务队伍由80个专家和8193个农村信息员组成,组织规范、层次分明、分工具体,服务于11567个示范户和108376个辐射户。同时,该网还构建了“四网一中心”的“三农”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分散采集、集中存储”模式,依托“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电视网、电话网”建设了数据高度集中和异构数据共享应用的平台,信息服务类型全面化,具有覆盖面广、适应性强、服务手段多样化等特点,服务用户达900万人(次)。该网还组织开发了“三农”科技特色信息资源。围绕广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了桑蚕等5个支网和农业实用技术等5个数据库,采集发布有效信息总量85.78万条,加工制作音像资料500GB,形成了包括科技文献、科技成果、实用技术、产业动态、市场信息、专利信息、劳务和培训等信息资源体系,信息内容丰富,时效性强。项目实施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三农”科技服务网,促成农产品实现了19.45亿元销售额,直接经济效益8亿元。为政府部门和广大农业技术人员服务三农提供了重要平台,建立了连接农户分散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提高了农村信息化水平。
专家认为,该项目建设还成功探索出具有广西特色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科技信息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提出了农村信息发布和信息获取低成本解决方案,创建了“农信通”、“科技110”、“农视通”等互动式分众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品牌,具有创新性。 (记者 陈江 通讯员 莫青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