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512”地震以来,重庆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抗震救灾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稳定,促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启动价格监管应急预案,对食品、药品、饮用水、燃料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和建材、农资等灾后重建物资等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进行每日巡视和监测;
二是加强灾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禽蛋奶菜、饮用水等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以及建筑材料、药品等救灾物资和灾后重建物资的价格。严肃查处哄抬价格、串通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以次充好、变相抬价,以及不执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和收费减免政策等违法行为;
三是继续认真执行价格干预措施,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加强调入灾区相关物资的价格监管,防止价格大幅上涨,督促落实对抗震救灾物资运输免缴车辆通行费的政策;
四是要求已建立价格调节基金的区县,积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受灾群众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流通进行适当补贴,促进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五是加强值班工作,确保“12358”价格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依法从严从快办理价格举报案件。 与此同时,该市物价管理部门还组织三个巡查组从5月13日起深入梁平、江津、合川、綦江、巴南等区县了解灾情、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及价格情况,指导各地开展抗震救灾价格监管工作。